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消化科 > 正文

尿常规检查的相关内容有哪些?

2025-02-23 16:48:00      家庭医生在线

尿常规检查是医学检验“三大常规”项目之一,包括一般性状检查、化学检查、有形成分检查等,能反映泌尿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肝胆疾病等情况,对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1. 一般性状检查:包括尿液的颜色、透明度、比重、酸碱度等。正常尿液颜色呈淡黄色、透明,比重在1.015 - 1.025之间,酸碱度在4.5 - 8.0之间。若尿液颜色异常,如红色可能提示血尿,可能由泌尿系统结石、肿瘤、感染等引起;深黄色可能是胆红素尿,常见于肝胆疾病。透明度降低可能有絮状物、沉淀等,提示泌尿系统感染等。比重异常可能与肾脏浓缩功能异常有关,如比重降低可能是尿崩症等。酸碱度改变可能受饮食、药物及疾病影响,如酸中毒时尿液可呈酸性。

2. 化学检查:主要检测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尿胆红素、尿胆原等。尿蛋白阳性可能是生理性的,如剧烈运动后,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尿糖阳性可能是糖尿病,也可能是肾性糖尿等其他原因。尿酮体阳性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饥饿等情况。尿胆红素和尿胆原阳性多见于肝胆疾病,如黄疸型肝炎、胆囊炎等。

3. 有形成分检查:包括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等。尿中出现大量红细胞即血尿,除上述泌尿系统疾病外,还可能是全身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导致。白细胞增多提示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等。上皮细胞增多可能与泌尿系统炎症、肿瘤等有关。管型的出现对肾脏疾病诊断有重要意义,如透明管型增多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见于肾脏疾病早期;颗粒管型多见于肾小球肾炎等。

4. 检查意义:尿常规检查可早期发现泌尿系统疾病,如肾炎、膀胱炎等,通过检测指标变化,能及时发现病情并采取治疗措施。对于糖尿病患者,可监测尿糖、尿酮体等,了解病情控制情况。对肝胆疾病患者,检测尿胆红素、尿胆原有助于判断黄疸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还可用于健康人群体检,筛查潜在疾病。

5. 注意事项:留取尿液标本时应尽量采用新鲜晨尿,以提高检查准确性。留尿前避免剧烈运动、大量饮水等,以免影响检查结果。留取尿液时应注意清洁尿道口,避免污染标本,一般留取中段尿。标本留取后应及时送检,以免尿液成分发生变化。

尿常规检查是一项简单、实用且重要的检查项目,通过对尿液各项指标的检测,能为多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病情监测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在进行尿常规检查时,需注意留取标本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若检查结果异常,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