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接种乙肝疫苗藏学问 并非仅是“打几针”
4月25日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今年的主题是“接种疫苗,保障健康”。去年年底发生的多起婴儿“疑似”注射乙肝疫苗致死事件,虽已证明与疫苗无关,但仍在很多人心中留下了对乙肝疫苗的阴影。家庭医生在线近期的一项《乙型肝炎疫苗认知调查》显示,47.83%的网友都不认同新生儿必须要在出生24小时内注射乙型肝炎疫苗,65.22%有全程接种乙肝疫苗一定能产生乙肝抗体的认知误区。
调查显示,47.83%参与调查网友均不认同“新生儿必须要在出生24小时内注射乙型肝炎疫苗”的流程。
调查显示,65.22%参与调查网友均有注射乙肝疫苗后一定能产生乙肝抗体的误区
接种时间越早感染风险越小
“为什么乙肝疫苗第一针要在出生24小时内注射”家庭医生在线育儿频道咨询帖中不少网友均有此疑惑,对此,家庭医生在线医学委员会专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彭劼主任医师指出,新生儿免疫功能尚不健全,对乙肝病毒没有免疫力,出生后接种疫苗的时间越晚,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越高。另外,在出生24小时接种乙肝疫苗是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关键,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与e抗原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可能在产程中即已发生感染,接种乙肝疫苗的同时还需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以获得早期保护,若能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仅4%不能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24小时后阻断失败的几率将增至20%。
孩子接种后家长应密切留意反应
乙肝疫苗安全与否是很多家长关心的热门问题,家庭医生在线健康咨询柯大夫知道曾多次收到网友此类疑惑。对此,彭主任表示,乙肝疫苗在所有疫苗中相对安全的,临床不良反应一般是轻微的,多为接种部位红肿、热痛等。一般不良反应在接种半小时后会出现,最迟一周内也有相关表现。孩子接种疫苗后应在接种单位留观30分钟,一旦出现急性不良反应,医生可第一时间处理;回家后家长亦需密切观察孩子反应,假如孩子出现高烧、神经系统症状等情况,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医。
接种疫苗应警惕偶合症的发生
“偶合症”被认为是去年年底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风波的“罪魁祸首”,然而此次调查显示,82.61%网友都不知道什么是偶合症,自然亦不会对偶合症有所警惕。对此,彭主任表示,所谓偶合症是指受种者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存在尚未发现的基础疾病,接种后巧合发病,其发生与疫苗本身无关。要减少疫苗偶合事件的发生,就要严格掌握乙肝疫苗的禁忌症:低体重、早产、有先天性出生缺陷等异常的新生儿,暂时不宜接种乙肝疫苗;此外,发热、患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如急慢性肾炎、慢性肝病),癫痫病患者,对甲醛、酵母过敏者,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时发生过敏者等均不宜接种乙肝疫苗。
调查显示,偶合症对大部分参与网友仍是个陌生的名词,仅17.39%参与网友知道。
接种乙肝疫苗并非“一劳永逸”
对于部分网友全程接种乙肝疫苗一定能产生抗体的认知误区,彭主任指出,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产生抗体的,在全程接种乙肝疫苗1个月后应进行抗体滴度检查,如果注射后没有产生抗体,可加注1-2针,并适当增加疫苗剂量;接种同时合用小剂量的白细胞介素-2;配合使用卡介苗或牛痘苗增加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等。部分人由于遗传的原因,在多次大剂量注射后仍无法产生抗体,这类人群要避免和传染源密切接触,以防发生感染。
此外,调查还显示78.26%网友不知道乙肝抗体滴度小于10MIU/ML(国际单位/毫升)要补种乙肝疫苗。彭主任指出,一般乙肝疫苗接种成功,抗体可以维持12年左右,新生儿接种更能够持续16—18年,但此年限因人而异,有少数人仅能维持1-2年。因乙肝抗体滴度一般会随着时间减弱,因此接种者需定期复查乙肝抗体滴度,如发现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小于或者等于10MIU/ML,则表示抗体对乙肝病毒免疫力弱,需及时补种乙肝疫苗以加强免疫。
调查显示,仅78.26%参与网友知道乙肝抗体滴度小于10MIU/ML(国际单位/毫升)要补种乙肝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