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姆病六七月高发 如何预防莱姆病
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以蜱(俗称草爬子)为传播媒介的人畜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一种对人类危害相当严重的传染病。该病多发在夏春季节,一般在4月份开始出现,5月份明显增多,六七月份达到高峰。而这些季节正是旅游旺季,因此,要引起高度重视。
莱姆病有哪些症状
莱姆病的临床表现初期多有典型皮肤损害——慢性游走性红斑(ECM),同时伴有头痛、发热、寒战、疲乏不适。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后期表现为神经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等呈间歇性、交替性出现的各种损害。具有分布广、病程长、病死率较高等特点。如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常可痊愈。否则会出现严重并发症。该病多发于气候温和的夏季,患者多在林木茂密地区野外活动时被蜱叮咬而感染,因而,几种嗜血硬蜱是主要传播媒介,一些脊椎动物如鼠、鹿、狗、兔等是其主要宿主。气象、地理等自然因素对莱姆病的发生和传播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如:媒介蜱随着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而呈现明显的季节消长。
预防莱姆病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预防莱姆病应采取灭蜱、防蜱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在我国还需进一步摸清疫区范围,确定当地的主要传染源和主要媒介蜱种,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同时在疫区要积极向当地群众宣传莱姆病的防治知识,搞好个人防护。
1、控制传染源的措施 莱姆病作为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其储存宿主繁多,要真正消灭野外传染源较困难。但我们应注意对宠物和家畜的防治与管理,避免它们染病和把媒介带入我们的生产、生活环境,如它们受蜱叮咬可用人工或涂擦敌百虫等方法消除其皮毛上的蜱。
2、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 蜱是莱姆病的主要传播媒介,莱姆病疫区应根据当地的蜱种分,布及其生物学特性,包括蜱的生活史及其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蜱的活动季节及吸血特征、蜱的越冬地点等确定杀虫剂的使用种类、浓度及使用时间和使用范围,开展灭蜱工作。
同时,由于莱姆病有慢性化倾向,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不仅可使病人的早期症状得到改善(如缩短游走性红斑出现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能防止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止疾病转变为慢性。
(责任编辑:郎成林 )
相关文章推荐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专家答疑
盐酸左旋咪唑糖浆的作用是什么?
2024-10-24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能用于多种皮肤感染
2024-10-24服用埃索美拉唑和依卡倍特钠颗粒是否需
2024-10-24背上起好多疙瘩,中药无效,能吃盐酸多
2024-10-24疱疹患者能否用泛昔洛韦片,效果如何
2024-10-24恶寒发热头痛胸闷伴恶心呕吐,六合定中
2024-10-24头干霍乱、痧胀能否用周氏回生丸,其成
2024-10-24左氧氟沙星片一盒十粒,服用剂量是多少
2024-10-24
热门文章
什么是汉坦病毒?一文全面解读与科学应对
2024-10-28艾滋病窗口期多久:定义、影响因素与科学度过策略
2024-10-10什么叫气溶胶传播?一文带你全面了解
2024-10-10乙类传染病知识全面普及
2024-09-29艾滋病有哪些症状?一文带你全面了解
2024-09-23两岁婴儿患艾滋病怎么办?
2024-09-09艾滋病早期预警信号,深度解析皮疹症状
2024-09-02专家:HIV感染者可实现每两月给药一次
2024-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