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传染科 > 正文

钩端螺旋体病要做哪些检查才能诊断?

2013-11-21 11:34:07      家庭医生在线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其发病机理是钩体穿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进入血液,迅速地进入人体各组织器官中生长繁殖,形成钩体血症,引起临床上严重的中毒症状与相关内脏的病变。在诊断方面,钩端螺旋体病临床表现复杂,应注意与流行性感冒、急性黄疸型肝炎、大叶性肺炎以及其他原因所致的脑膜炎相鉴别。

钩端螺旋体病的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计数大多增高,半数左右在1万~2万/mm3,最高可达6万/mm3或以上。血小板可见减少。

血沉增快是本病一个特征,一般可持续2~3周。

2、肝功能检查黄疸患者的血清胆红质增高视黄疸的消长而变动。

3、尿及肾功能检查钩端螺旋体对肾脏的损害比较普遍,比较严重,所以相当多数患者有程度不同的肾功能异常。

4、病原学检查病期第一周病原体存在于血流中,此时从血液中找到钩端螺旋体的机会较多。第一周以后,体内逐渐产生抗体,病原体在血流中消失,血中找到病原体的机会极小。从第二周起,血中抗体滴度逐渐增高,血清学检查的阳性率亦逐渐增高。此时病原体从尿中排出,从尿中可找到钩端螺旋体。因此,在运用实验室特异检查时,应注意病期,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才能获得满意效果。特异的实验室检查,可从病原学及血清学两方面进行。

5、其他患者可出现不正常心电图;大约有40~80%的患者在病程中出现异常的肺部x线图象,其表现可有四种类型:①点状边缘模糊病变,也可融合成小片,属于出血性炎性的实质性改变;②局限性大片状浅而模糊的阴影,属于出血性肺炎,③间质性炎性浸润所致的弥漫网状阴影及④单纯的肺纹理增多。病变出现的最常见时间在病期第6~9日,最早的在第3天,最迟的在第14天,病变绝大多数在3~5日后消失。

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要点

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30天接触疫水或动物尿或血。

2、三症状(即寒热、酸痛、全身乏力)和三体征(即眼红、腿痛、淋巴结肿大)是钩体病的典型临床表现。

3、实验室诊断:

(1)从血液(头7天)或脑脊液(第4~10天)或尿液(10天后)分离到钩端螺旋体。

(2)从血液或尿液或脑脊液检测到钩端螺旋体核酸。

(3)病人恢复期血清比早期血清抗钩端螺旋体抗体效价4倍或4倍以上升高。

4、病例分类:

(1)疑似病例:具备1加2中的(1)和(2)、(3)任何一条。

(2)临床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2中的(4)或(5)或(6)任何一条。

(3)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加3中的(1)或(2)或(3)任何一条。

由于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表现非常复杂,所以给诊断尤其早期诊断带来困难,容易漏诊误诊。临床确诊需要有阳性的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结果,而这些特异性检查往往又需时日。所以为了作好诊断,必须结合流行病学特点、早期的临床特征、化验检查的特点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与其它疾病鉴别。

在流行区,夏秋季节,对一切具有疑似本病临床表现并在近1~2周内有接触疫水历史的急性传染病患者,应首先考虑本病的可能。在非流行区,亦可因接触鼠类或其它宿主动物的分泌物而发生散在病例,因此在诊断时,应详细了解患者的职业以及接触感染源的一切可能性。

钩端螺旋体病的早期呈急性感染表现,其主要特点可概括为:寒热、酸疼、无力、结膜充血、腿疼、淋巴结痛等。寒热多为突起,呈持续性或弛张性高热,伴有畏寒,少数可有寒战。酸疼为全身性并伴剧烈头痛。结膜充血的特点为无分泌物、无疼痛及畏光感觉的充血。腿疼尤其是腓肠肌疼痛及压痛是本病的早期特征,明显的腓肠肌压痛,拒按,甚至不能下床活动症状的出现在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淋巴结痛,浅层淋巴结尤其腹股沟淋巴结肿痛最为常见。除上述的主要特点外,患者早期还可有呼吸、消化系统的症状以及出血倾向,黄疸可早在发热第三天出现,亦可在体温下降时出现。

化验检查的特点是白细胞轻度增高,中性多形核细胞比例增加并有左移现象,血沉增快。轻度蛋白尿,尿镜检有红、白细胞及管型,多数患者伴有程度不同的氮血症。

(责任编辑:吴敏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