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外科 > 正文

感谢成为我的一部分 亲属器官移植助人重生

2013-11-28 09:00:25    作者:蓝单  家庭医生在线

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感恩节,有这么一群特殊的群体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谢着他们的亲人和医生,不仅给予他们新生命,更是让他们的生命缠绕的密不可分,共享着身体的一部分。他们就是接受活体器官移植的患者们。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感恩生命,感谢有你”亲属活体器官移植感恩会上,许多接受活体器官移植患者分享了他们的故事,并且用身体解说了活体器官移植这一技术。

中国器官捐献供求比例为1:30  器官源远不能满足需求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颜楚荣教授借会议表达了对医患新关系的希冀,作为以性命相托的医患关系是最紧密的关系,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相互包容和理解能让社会更和谐。而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处的徐庆锋处长表示,作为卫生主管部门会更加支持器官移植这一挽救患者生命的事业。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颜楚荣教授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处的徐庆锋处长

器官移植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从个别“卖肾买苹果”的新闻中,它走进了我们的视线。而活体器官移植作为其中的一种形式,其特殊的是它移植的器官来自一个健康的人,可以来自我们最亲近的亲属。

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何晓顺教授介绍,我国目前为止,移植的器官来源主要来自器官捐献, 还有一部分来源于患者的亲属,也就是刚刚所提到的活体器官移植的器官来源。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中国死亡人群中志愿捐献器官的人并不多。中国的器官捐献供求比例达到1:30,也就是说每30个需要移植器官的人群中,只有1个有机会接受到器官捐献者的帮助。这个数据说明了器官源的紧迫性,每年有许多的患者在等到合适的器官源之前就已经死亡。何晓顺教授也在这里呼吁大家加入器官捐献这一爱心事业中来。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何晓顺教授

国际供体死亡率是千分之一以下 

中山一院目前供体捐赠后都能健康生活

据了解,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亲属活体器官移植约占所有器官移植手术中的40%,其中又以父母亲捐献给孩子的居多,而器官捐献所占的比例则为60%左右。

关于活体器官移植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器官移植提供者(以下简称供体)的安全问题。何晓顺教授表示,供体多少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但是术后的长期随访能大大降低这一风险。国际上供体的死亡率是千分之一以下,目前为止中山一院还没有出现过供体死亡的案例。总体说来,切除一部分器官对于寿命和健康的影响不大。

根据迄今已有的国际长期跟踪调查表明,活体捐肾供着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的比例约为0.04%,与全体人群的0.03%之间无显著差异。另出现,供者群体寿命反而长于同龄组正常人群的现象。这可能是因为供者更注意维护自身健康和心理上获得满足的原因。

案例:来自珠海的贺红女士在2007年的时候接受了父亲捐献的一个肾。在捐赠时,这位父亲已经是66岁的高龄了,如今6年过去了,父亲和获得新生的女儿都保持着健康的身体。


讲诉活体器官移植期间发生故事的患者

 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的存活率为99.5% 

那么,与之对应的器官移植接受者(以下简称受体)的情况又是怎么样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的主任王长希教授

那么,与之对应的器官移植接受者(以下简称受体)的情况又是怎么样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的主任王长希教授告诉我们,美国同卵双生子间手术的成功率是百分之八十几,普通亲属之间则为百分之七十几。目前为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已经开展的1500余例肝移植术和4000余例肾移植中,患者1年、3年生存率分别达到95%、90%以上。亲属活体器官移植的成功率还要更高些。在2004年以来,开展的385例亲属供肾手术中,受者的存活率为99.5%,而肾的存活率则为97.1%。


中山一院同朋·周卉仙基金创建者粟饭原先生

除了器官源之外,王长希教授还提到这些患者们遭遇着资金的困难。目前关于活体器官移植的基金会不多。2007年由日本的粟饭原先生以其尿毒症需换肾的女工周卉仙建立的“中山一院同朋·周卉仙基金”是其中的一个,但是基金会30万的启动资金对于器官移植患者而言只是杯水车薪。王长希教授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和帮助这些需要移植器官的人。目前,关于器官移植基金的募集问题还在筹备中,届时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责任编辑:蓝单 通讯员:李绍斌 彭福祥)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