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血液科 > 正文

缺铁性贫血的危害及症状

2014-02-15 12:53:48      家庭医生在线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缺乏,影响血红素合成引起的贫血,系铁缺乏症的晚期表现。本症是贫血中最常见的类型,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发生于各年龄组,尤多见于育龄妇女及婴儿。钩虫病流行地区特别多见,程度也较重。

  缺铁性贫血的症状

  1、上皮组织损害引起的症状

  (1)口角炎与舌炎:约10-70%患者有口角炎、舌面光滑与舌乳头萎缩,尤其老年人明显。

  (2)食道蹼。

  (3)萎缩性胃炎与胃酸缺乏。

  (4)皮肤与指甲变化:皮肤干燥、角化和萎缩、毛发易折与脱落;指甲不光整、扁平甲,反甲和灰甲。

  2、神经系统方面症状

  约15-30%患者表现神经痛(以头痛为主),感觉异常,严重者可有颅内压增高和视乳头水肿。5-50%患者有精神、行为方面的异常,例如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动、精神迟滞和异食癖。

  3、脾肿大

  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是一个较长时间内逐渐形成的。铁耗竭期,贮存铁耗尽,血清铁蛋白减低,此时并无贫血,若缺铁进一步加重。贮存铁耗尽,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铁下降,总铁结合力增高,出现缺铁性贫血。

  慢性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包括

  疲劳,厌食,头痛,倦怠,心动过速及神经系统的异常。临床检查可以发现全身皮肤与粘膜苍白,匙状指甲等。

  缺铁性贫血的危害:

  1.体力一劳动能力减低。

  2.影响认识能力,导致大脑慢性缺氧,学习效率低。

  3.免疫功能下降。中度以上贫血青少年,对疾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的抵抗力普遍较低。

  4.贫血患者经常会出现面色萎黄,粘膜苍白,身体消瘦,精神疲惫的症状;严重者指甲泛白,出现匙状指甲等体征。

(责任编辑:吴敏 )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