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血液科 > 正文

如何诊断血小板减少症

2014-02-23 16:14:29      家庭医生在线

  血小板减少症是常见的出血症状,有些人误以为是撞伤、碰伤产生的细小血丝,而不去在意它。到后期,病情发展更为严重时,才发现这是一种病。因此我们应该及早了解此病。

  如何诊断血小板减少症

  1、最开始的诊断方法是仅用了某一种药物或同时使用了其他药物后继续使其他药物不影响血小板计数。患者的血小板减少可能不与药物有关,没有什么大的影响。

  2、发病前有确切应用某种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史,且停药后血小板减少症状减轻或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这种情况就是和药物有关了,药物影响着血小板的数量。

  对于怀疑患了本病的患者,除了依靠症状和体征诊断外,还必须通过一系列实验室检查来确诊。

  首先,血小板是否真正减少,一般通过全血细胞计数检查就可确诊。需要注意到是,不能仅靠一次检查结果就判断血小板减少,需要几次检查方可确认。

  其次,检查患者体内的血小板寿命。健康人体内的血小板寿命为7~10天,而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血小板因为抗体的破坏,寿命缩短。

  第三,骨髓涂片检查。观察骨髓中巨核细胞是否正常,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骨髓中产生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减少甚至缺如。

  第四,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由于本病的发病原因是体内产生了针对血小板的抗体,因此,如果查到有此抗体,对诊断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重要价值。

  通过以上四种检查,可以确诊患者或排除绝大部分可疑者。

  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治疗

  血小板减少常是其他疾病所致的临床病理生理表现之一,不是单一性临床病种,所以临床上首先需要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引起血小板减少,就需要且必须对再障进行治疗,如骨髓移植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多,也需要对原发病因进行治疗,祛除或降低引起血小板破坏自身抗体的产生。

  由脾功能亢进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多,通常则需要行脾切除术,解除脾脏对血小板的破坏。

(责任编辑:吴敏 )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