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其它疾病 > 正文

中医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五大方法

2014-03-12 14:31:36      家庭医生在线

中医如何治疗慢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其病位在胆,从病理变化来看,无不涉及到肝、脾、胃的功能改变,可谓肝胆一体,疏通为先,脾胃一体,升降则安。辨治慢性胆囊炎要掌握利胆必疏肝,肝气疏达则胆腑通畅。胆病及脾殃胃,使其纳化失司,故上腹饱满,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症状尤为多见,治以畅胆和胃,健脾运化相辅相成。在胆病的发展过程中,诸如气滞,湿热,血瘀或是虚损等病理机制往往不同程度地交织在一起,使病情变得更为复杂,因此按常规治疗一般应从五个方面加以调治。

(一)肝郁气滞:

主证:肝郁气滞,胆腑失疏,不通则痛。胆胃失和则患者以胁痛胃脘痛为主,伴有善怒叹息,恶心嗳气,舌苔薄白或黄,脉弦细或紧。痛胃脘痛为主,伴有善怒叹息,恶心嗳气,舌苔薄白或黄,脉弦细或紧。

治则:疏肝解郁,活血调胃。

方药:柴胡疏肝汤加减。药用柴胡、郁金、枳实、白芍药、川芎、延胡索、香附、当归、茯苓、丹参、姜黄、川楝子、陈皮等。

(二)肝胆湿热:

主证:湿热蕴聚肝胆,郁而化火;灼伤津液则口苦咽干,嗳腐纳呆,便秘尿赤。湿热郁久必挟瘀,故患者胁痛拒按,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则:清利肝胆湿热,调和中焦脾胃。

方药:大柴胡汤合薏苡仁汤加减。药用柴胡、黄芩、半夏、白芍药、枳实、大黄、栀子、薏苡仁、茵陈、金钱草、鸡内金、全栝楼、白术、竹茹、陈皮等。慢性胆囊炎长期不愈者仍需轻泻胆热,增强促进胆汁排泄,以助消化功能。

(三)脾肾两虚:

主证:慢性胆囊炎反复不愈,病久多有脾肾俱虚证候,加之平时严格忌口,终年以素食为主,故证见面色无华,右胁隐痛缠绵,喜按喜温,食少便溏,心悸晕眩,虚烦少寐,月经不调,舌淡苔白或少苔,脉弦细或虚弱无力等。

治则:健脾补肾。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用党参、白芍药、山茱萸、茯苓、白术、枸杞子、黄精、砂仁、酸枣仁。

慢性胆囊炎属中医之胁痛、肝胆气结等范畴,可分以下2型辨证施冶。

(四)胆胃不和型:

症见胸肋胀满,暖气频作,忍心呕逆,口苦纳呆,大使不调,右上腹时有隐痛,每遇倩志不遂则诸症加重,舌谈红苔薄白,脉弦。

治宜:疏肝利胆和胃。

可选用:逍遥丸、加味逍遥丸、四逆散、保和丸、木香顺气丸等。

(五)肝胆气结型:

症见人右上腹间歇性闷痛或隐痛,并放射右腰背部,常有口苦,恶心,食欲不佳,或食后皖济,每因进食油腻后诸症加重,舌淡,边尖多红,苔薄白或微黄,脉弦。

治宜:疏肝利胆散结。

可选用:消炎利胆片、舒肝止痛丸、肝胆炎片、利胆片等。

此外,并发结石的患者可配合服用胆石通、利胆排石片等。

(责任编辑:吴敏 )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