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呼吸科 > 正文

维生素C缺乏症的检查注意事项

2014-06-02 01:25:46      家庭医生在线

长期缺乏维生素C(ascorbic acid,抗坏血酸)所引起的周身性疾病,现时一般少见,但在缺少青菜、水果的北方牧区,或城、乡对人工喂养儿忽视辅食补充,特别在农村边远地区,仍因喂养不当而致发病。自1970年Pauling发表感冒与维生素C的关系以来,有关维生素C在体内的功能及大剂量临床应用等问题,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

1、X线检查

2、实验室检查

①禁食后血浆的维生素C浓度>6mg/L(0.6mg/dl),可排除坏血病,但较低的浓度也不能证实坏血病的存在,临床诊断往往与血浆维生素C的浓度并不平行,标本必须在收集后的48小时内测定,人体内维生素C主要是还原型,血浆中约有80%为还原型,20%为氧化型,血浆维生素C可以反映膳食维生素C摄取情况,据研究,血浆维生素C含量与维生素C摄取量呈直线相关,但有的报告指出,血浆维生素C降至0.1~0.3mg时,也不会出现临床症状,故认为血浆维生素C只能反映维生素C摄入情况,而不能反映体内维生素C的储存情况。

据我国研究,空腹血浆维生素C含量评价标准(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可分为四级:<0.4mg为不足,0.4~0.8mg为足够,>0.8mg为充裕,1.4mg为饱和。

②通过草酸处理的血液经过离心沉淀出现的白细胞-血小板层(血块黄层),测定其抗坏血酸浓度,是一较好证实维生素C缺乏的方法,其浓度正常值为280~300mg/L(28~30mg/dl),当其含量降到零值,虽无临床症状,亦表明为隐性坏血病。

③另一较好的方法是耐受试验,用抗坏血酸20mg/kg置于生理盐水制成4%溶液,静脉注射,如4小时后尿标本维生素C量>15mg/L(1.5mg/dl),可以排除坏血病。

④维生素C缺乏时,24小时尿所含维生素C减少(正常值为20~40mg),虽大量补充维生素C,亦不能使尿中维生素C的含量达到正常,因体内各组织都需要补充,余量可由尿排出,直到全身已达饱和,血液中含量增多之后,过剩的维生素C才由尿中排出,尿中维生素C含量因膳食摄取量及体内储存情况而改变,亦可作为维生素C营养状况评价指标。

⑤此外,非特异性氨基酸尿见于坏血病,但血氨基酸值仍属正常,酪氨酸负荷试验可见坏血病婴儿排泄的代谢产物与未成熟儿所排泄者相类似,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在隐性坏血病可能为阴性,显性坏血病则试验为阳性,血清钙,磷正常,碱性磷酸酶活力减退,数值下降,与活动佝偻病所见相反,晚期有明显贫血,一般为小细胞性,当叶酸代谢受障碍时,可出现大细胞贫血。

(责任编辑:余基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