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小儿哮喘
小儿哮喘是儿科一种反复发作的哮鸣气喘性肺系疾病。临床以发作时喘促气急,喉间痰吼哮鸣,呼气延长,严重者不能平卧、呼吸困难、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口唇青紫为特征。
本病包括西医学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等病。
治疗
1治疗原则
哮喘应坚持长期、规范、个体化的治疗原则,按发作期和缓解期分别施治。本病应重视缓解期的治疗,以图长期缓解。发作期当攻邪以治其标,治肺为主,分辨寒热虚实而随证施治。如寒邪应温、热邪应清、痰浊宜涤、表邪宜散、气逆宜降等。属于虚实兼见、寒热并存者,治疗时又应兼顾。缓解期当扶正以治其本,调其肺脾肾等脏腑功能,消除伏痰夙根。在缓解期以补肺固表、补脾益肾为主,调整脏腑功能,去除生痰之因。哮喘属于顽疾,宜采用多种疗法综合治疗,如三伏天敷贴疗法的冬病夏治,哮喘重度、危重度发作可配合西药治疗。
2分证论治
2.1发作期
2.1.1风寒束肺证(推荐级别:D)
治法:温肺散寒,涤痰定喘。
主方:小青龙汤(《伤寒论》)合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加减。
常用药:麻黄(炙)、桂枝、细辛、干姜、法半夏、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五味子、白芍、炙甘草等。
药物加减:咳嗽甚者,加紫菀、款冬花、旋覆花;哮吼甚者,加射干、僵蚕、地龙;喘促甚者,加赭石。若表寒不甚、寒饮阻肺者,可用射干麻黄汤加减。
2.1.2痰热阻肺证(推荐级别:D)
治法:清肺涤痰,止咳平喘。
主方: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合苏葶丸(《医宗金鉴》)加减。
常用药:麻黄(炙)、苦杏仁、前胡、石膏、黄芩、葶苈子、紫苏子、虎杖、桑白皮、射干、瓜蒌皮、枳壳等。
药物加减:喘急者,加地龙、僵蚕;痰多者,加胆南星、竹沥;咳甚者,加百部(炙)、款冬花(炙);热重者,加栀子、鱼腥草;咽喉红肿着,加山豆根、板蓝根;便秘者,加瓜蒌子、枳实、大黄;若表证不著,喘息咳嗽,痰鸣,痰色微黄,可选用定喘汤加减。
2.1.3外寒内热证(推荐级别:D)
治法:解表清里,止咳定喘。
主方:大青龙汤(《伤寒论》)加减。
常用药:麻黄(炙)、桂枝、白芍、细辛、五味子、法半夏、石膏、黄芩、葶苈子、紫苏子、野菊花、炙甘草等。
药物加减:热重者,加栀子、鱼腥草、虎杖;咳嗽重者,加桑白皮、前胡、紫菀;喘促甚者,加射干、桑白皮;痰热重者,加地龙、黛蛤散、竹沥。
2.1.4肺实肾虚证(推荐级别:D)
治法:泻肺平喘,补肾纳气。
主方:偏于肺实者,用苏子降气汤(《丹溪心法》)加减。偏于肾虚者,用都气丸(《症因脉治》)合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加减。
常用药:偏于肺实者:紫苏子、苦杏仁、前胡、法半夏、陈皮、肉桂、丹参、紫菀、款冬花、麻黄(炙)、熟地黄、五味子等。偏于肾虚者:山茱萸、熟地黄、补骨脂、山药、茯苓、款冬花、紫菀、法半夏、细辛、核桃仁、五味子、麻黄(炙)、射干等。肺实肾虚并重时二方合用。
药物加减:动则气短难续者,加紫石英、诃子;畏寒肢冷者,加附子、淫羊藿;畏寒腹满者,加椒目、厚朴;痰多色白,屡吐不绝者,加白果、芡实;发热咯痰黄稠者,加黄芩、冬瓜子、金荞麦。
2.2缓解期
2.2.1肺脾气虚证(推荐级别:D)
治法:补肺固表,健脾益气。
主方:玉屏风散(《世医得效方》)合人参五味子汤(《幼幼集成》)加减。
常用药:炙黄芪、白术、防风、党参、五味子、茯苓、法半夏、橘红、炙甘草等。
药物加减:汗出甚者,加龙骨(煅)、牡蛎(煅);喷嚏频作者,加辛夷、蝉蜕;痰多者,加僵蚕、远志;腹胀者,加枳壳、槟榔、莱菔子;纳谷不香者,加焦六神曲、谷芽(炒)、焦山楂;便溏者,加山药、白扁豆(炒)。
2.2.2脾肾阳虚证(推荐级别:D)
治法:温补脾肾,固摄纳气。
主方: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加减。
常用药:附子、肉桂、山茱萸、熟地黄、淫羊藿、山药、茯苓、白术、核桃仁、五味子等。
药物加减:虚喘明显者,加蛤蚧、冬虫夏草;咳甚者,加款冬花、紫菀;夜尿多加益智仁、菟丝子、补骨脂。
2.2.3肺肾阴虚证(推荐级别:D)
治法:养阴清热,敛肺补肾。
主方:麦味地黄丸(《寿世保元》)加减。
常用药:麦冬、北沙参、百合、五味子、山茱萸、熟地黄、枸杞子、山药、紫河车、牡丹皮等。
药物加减:盗汗甚者,加知母、黄柏;呛咳不爽者,加百部、款冬花;潮热者,加鳖甲、地骨皮。
3中成药
小青龙冲剂:每袋9g。成人剂量:每次1袋,每日3次。建议用法用量:每服剂量:<3岁3g,每日3次;3~6岁6g、>6岁9g,每日2~3次。用于风寒束肺证。(推荐级别:C)
哮喘宁颗粒:每袋10g。每服剂量:5周岁以下儿童每次5g、5~10周岁10g,11~14周岁20g,每日2次。用于痰热阻肺证。(推荐级别:C)
玉屏风颗粒:每袋5g。每服剂量:1~3岁2.5g,每日2次,4~6岁5g,每日2次,>6岁5g,每日3次。用于肺脾气虚证。(推荐级别:D)
4敷贴疗法
白芥子21g、延胡索21g、甘遂12g、细辛12g,共研细末,分成3份,每隔10日使用1份。用时取药末1份,加生姜汁调和,取直径约1.5cm大小,分别贴在肺俞、心俞、膈俞、膻中穴,贴2~4h揭去。若贴后皮肤发红,局部出现疱疹,可提前揭去。贴药时间为每年夏季的初伏、中伏、末伏3次,连用3年。用于缓解期肺、脾、肾气虚、阳虚,痰饮内伏证培本治疗。(推荐级别:C)
5针灸疗法
取定喘、天突、内关。咳嗽痰多者,加膻中、丰隆。针刺,每日1次。用于发作期。
取大椎、肺俞、足三里、肾俞、关元、脾俞。每次取3~4穴,针刺加灸,隔日1次。在好发季节前作预防性治疗。(推荐级别:D)
(责任编辑:顾虹恩 )
相关文章推荐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专家答疑
咳嗽、喉咙痛痒、流鼻涕,如何治疗?
2024-10-24清肺抑火片能否治疗咽喉疼痛?
2024-10-24四个月宝宝感冒能否用愈美颗粒和阿莫西
2024-10-24咳嗽三天抗炎治疗不见好且用药后消化不
2024-10-24五个月宝宝喘咳有痰能用布地奈德气雾剂
2024-10-24咳嗽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治疗?
2024-10-24季节性感冒引起头痛该如何处理
2024-10-24小孩上火嗓子疼且反复咳嗽怎么办
2024-10-24
热门文章
速福达干混悬剂 开启儿童流感治疗新时代
2024-08-09喉咙很痒总咳嗽怎么办?
2024-06-20掌握呼吸道传染病基本知识,科学应对流感
2024-04-25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在儿童群体中高发 专家提醒及时确诊、尽快干预
2024-04-24一有流行病就中招?提升孩子免疫力是关键
2024-03-11肺病有哪些种类
2024-02-19支气管扩张能否彻底治愈?
2024-02-06支原体感染咳嗽的症状及其诊断与治疗
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