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神经科 > 热点文章 > 正文

世界脑卒中日:脑卒中早1分钟抢救 能挽救150万神经元

2019-10-29 07:32:55    作者:张颖琳  家庭医生在线

10月29日是世界脑卒中日。脑卒中,也就是我们平时说到的脑中风。许多老年人听到“中风”都感到非常害怕,因为在大家的认知当中,发生中风就意味着死神在敲门了,而且这种情况说来就来,想挡也挡不住。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一科副主任刘冰在接受家庭医生在线的采访时提到,脑卒中是神经科非常常见的疾病,严重的脑卒中可导致患者死亡。如果脑卒中抢救不及时,也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后遗症,包括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等。随着如今医疗的进步,脑卒中的医疗手段比以前更加丰富,脑卒中发生后在黄金时间内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大大提高患者的恢复情况。

脑出血和脑梗塞是怎么回事?

相信不少人都会被脑中风、脑卒中、脑出血、脑梗塞搞得傻傻分不清。实际上,脑中风是脑卒中的一种说法,两者其实可以划等号。而脑出血和脑梗塞则是脑卒中的分类,在医学上脑出血被称为出血性脑卒中,脑梗塞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目前来说,发生脑出血的死亡率相对还是比较高的,对于大量脑出血的患者可达20%-30%。不过,脑出血和脑梗塞一旦发生,患者都十分危险,必须马上送医。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脑卒中虽然来势汹汹,却也不是无招可防。所谓“苍蝇不叮无缝蛋”,脑卒中确实喜欢“盯”上几类人。比如: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发生中风的几率要比其他人高。这类患者往往会合并动脉硬化,从而形成动脉粥样斑块。当斑块不稳定的时候,可能就发生破裂和栓子脱落,从而导致栓塞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许多心脏病,比如冠心病、房颤等等都是引起脑卒中重要原因之一,在临床上一般会建议心脏病患者进行抗凝药物治疗,帮助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此外,虽然脑卒中的患者大多数是中老年人,但年轻人发生脑卒中的案例也不罕见。这除了与遗传因素或者疾病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之外,与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来自饮食、睡眠、情绪、运动等等不良的生活习惯都有可能会提高脑卒中的发病风险,比如熬夜、劳累、情绪不稳定、剧烈运动导致出汗过多等等。

脑卒中如何预防?

当我们了解了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便可从这些方面入手,进行积极的预防:

1、定期体检,关注自己的身体情况,及时识别危险因素。

2、积极治疗相关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患者应该进行长期的管理,控制血压、血脂等指标,同时建议心脏病患者应在专科医生下进行抗血小板或抗凝的预防性用药。

3、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长期熬夜,保持心情的放松、愉悦,控制情绪。

4、了解脑卒中的表现,发生脑卒中的症状时,应第一时间拨打120送到医院抢救。

脑卒中发生前兆都有哪些?

脑卒中通常都是突然发病,若患者出现以下几个症状,应该警惕是否有脑卒中的可能性:

1、肢体麻木或无力;

2、面部麻木、嘴角歪斜;

3、言语不清;

4、头晕,意识模糊等等。

温馨提示:脑卒中发生后3-4.5小时是治疗的黄金时间窗。对于脑卒中的抢救来说,“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早1分钟与晚1分钟对于患者的预后是天壤地别的。脑卒中发生后,大脑神经元以150万个/分钟的速度在丢失。因此,当出现脑卒中的相关征兆时,不要拖延,应尽快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本文指导医生:
刘冰
擅长疾病: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癫痫、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肝豆状核变性、神经症及周围神经系统... [详细]

(责任编辑:张颖琳 通讯员:何旭鹏)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