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早期症状是什么?面瘫是怎么了?
面瘫在临床上又被称为面部神经麻痹,是因为面部神经损伤导致面部瘫痪,面瘫的发病原因是比较多的,其中最常见的是特发性面部神经瘫痪,面瘫的治疗主要是对面部神经功能的治疗,该病具有一定的自限性,治疗康复后一般不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但是因为很多人对面瘫不了解,当出现面瘫症状时会感到恐慌,因此针对面瘫的早期症状以及面瘫的具体原因,我们特邀请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谭泽锋为我们一一解读。
面瘫早期症状是什么?
面瘫可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中枢性面瘫主要是病灶对侧下部面肌瘫痪,一般早期症状可表现为鼻唇沟变浅,清晨起来后发现口角歪斜、讲话漏风,但是一般额纹是存在的,进行皱眉、闭眼动作,通常是没有异常的,病灶对侧面部的随意运动丧失,但是任有哭和笑等表情。周围性面瘫表现为病灶同侧,上部及下部面部肌肉同时瘫痪,则出现眼裂变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讲话漏风等症状,不能顺利的完成皱眉、闭眼等动作,丧失同侧面部的表情。
面瘫是怎么引起的?
面瘫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中枢性面瘫,一般是由于中枢神经受损所引起的,包括脑卒中、颅内肿瘤、颅内感染等。周围性面瘫,主要是由于周围面神经麻痹、感染、外伤等因素所导致的,约70%左右的面瘫为周围性面瘫。面瘫的发生与季节有明显的关系,一般温度越低,发生面瘫的概率会越大。中枢性面瘫的病人,主要表现为病灶对侧下面部肌肉的瘫痪,周围性面瘫的患者,则表现为病灶同侧面部上面部肌肉和下面部肌肉同时瘫痪,需要积极的通过药物治疗以及康复治疗等,帮助患者改善症状。
面瘫的早期症状是根据面瘫的分类进行区分的,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的症状有一定的区别,中枢性面瘫的位置主要是下侧的面瘫,周围性面瘫的位置主要是眼睛周围的面瘫,在临床上需要做好鉴别诊断。面瘫疾病的发病原因是比较多的,其中中枢性面瘫的发病和感染肿瘤等有关,周围性面瘫的发病是和外伤等疾病有关,在对面瘫进行治疗时,需要根据其发病原因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责任编辑:张颖琳 )
相关文章推荐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专家答疑
脊柱骨折和脊柱椎体骨折有何差异?
2024-10-20婴儿高速震荡厉害会否患脑部震荡症?
2024-10-20小脑延髓池宽 0.89CM 意味着什
2024-10-20服用谷维素后月经复来是何原因
2024-10-20如何有效治疗脑血栓后遗症
2024-10-20脑梗塞患者适宜服用哪些药物
2024-10-20小儿脑震荡有哪些显著特点?
2024-10-20脑血栓能否被治愈?
2024-10-20
热门文章
渐冻人是什么病?一篇带你全面了解
2024-10-17老年人痴呆如何治疗?要注意以下这几点
2024-10-17三叉神经痛无法吃饭、洗脸,3D可视化技术快速驱痛
2024-10-15中风严重吗?中风发作前的征兆
2024-10-14偏执型精神分裂症要注意鉴别和检查
2024-10-12理解与关爱:脑性瘫痪儿童的症状与早期识别
2024-10-11失眠危害大 吃什么有助缓解失眠
2024-10-08秋季更易中风发作 如何预防中风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