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后,中老年人请务必备好3杯“救命水”!远离意外和猝死
水乃是生命之源,身体缺水危害众多,“如何科学地饮水”是每个人的健康必修课。
随着年岁增加,中老年人的肾脏浓缩尿液能力会减退,口渴感觉会削弱,主动饮水频次会降低。除此之外,中老年人新陈代谢速率变慢,机体对水平衡的调节能力也会减退。因此,中老年人往往更易处于缺水状态,更需要学会科学饮水。
中老年人的3个常见饮水误区
要远离身体缺水的危害,中老年人首先得纠正以下的常见饮水误区:
误区一:口渴时才喝水
老年人由于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循环及代谢较差,神经系统敏感性会下降,容易出现身体已缺水却不觉“口渴”的情况。此时,人若是感到口渴,体内水分已严重缺失,可能伴发心烦、少尿等不适。
误区二:尿量少就无需控制饮水
对于肾功能障碍的中老人来说,不能盲目地补充水分,应根据尿量多少来决定一天的饮水量。通常,一天的饮水量约为500毫升加上前一天的尿量。
误区三:尿频就不喝水
随着年龄的增长,膀胱储尿能力自然会减少,功能减退及疾病因素导致中老年人出现尿频、尿急等情况,这导致有些时候不敢多喝水。然而,应当根据自身情况酌情饮水,而不是完全不喝水。
入冬后,中老年人请备好3杯“救命水”
喝水看似是简单的日常小事,但在关键时候可能会救命。寒冷冬季,中老年人请备好三杯水,帮助远离疾病意外。
第一杯水——进食时
人一旦上了年纪,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有不少中老人甚至会有吞咽障碍的问题,在进食时特别容易被噎着。千万别小看这一问题,中老人经常噎食其实是十分危险的,稍有不慎有机会搭上自己的性命。
因此,中老年人在进食的时候,建议备一杯温开水在旁边,一旦噎着赶紧喝上口水。注意,此时旁人不宜协助,让中老年人自行饮水是最安全的,因为自己才能更好地把握饮水量、饮水速度等。
第二杯水——排便前
在排便过程中,人们通常会采取憋气及腹部使劲的动作。然而这个过程也存有一些潜在的风险:持续憋气会导致人腹腔内压增大,进而引起心率加快、血压水平上升及心肌耗氧量增大,此时心脏的负荷会大大增加。
对于中老年人以及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来说,用力排便的行为可引发心绞痛、心律失常以及急性心脏衰竭,严重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心肌梗塞、心血管意外破裂等危及性命的情况。
那么,便秘与饮水之间又存在何种关系呢?事实上,在排便前合理安排水摄入也能够帮助改善便秘问题,因为合理饮水可起到润湿肠道的作用,帮助软化粪块、促排便。
第三杯水——起夜后
根据相关研究,人体在一晚上平均会排出450毫升的水分。血液黏稠度最高的时间段是半夜到清晨,因为此时人们大多处于睡眠状态,无法饮水,但仍然会不断失去水分(如通过呼吸、出汗和排尿等方式),且排泄量相当可观。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如果整夜不喝水,血液黏稠度会增加,从而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和脑血栓等。
因此,建议中老年人在睡前和起夜后适当饮水,以稀释血液黏稠度,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时间段饮水量不宜过多,以免频繁起夜影响睡眠质量。
(责任编辑:冼仪敏 )
专家答疑
牙裂开最好的治疗方法
2024-10-21美国牙齿种植体牌子有哪些
2024-10-21iti种植牙价格多少
2024-10-21装假牙什么材质好又便宜
2024-10-21拔了牙齿一般要痛几天
2024-10-21榆林治疗早泄的医院哪个好
2024-10-21哪些人是乳腺炎的高发人群
2024-10-21甲减病吃药后多久能缓解症状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