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老年科 > 正文

第二届“健康心跳·健康心”中国心律失常宣传活动广州举办

2011-04-22 17:46:12      家庭医生在线

  

第二届“健康心跳•健康心”中国心律失常宣传活动广州举办

  第二届“健康心跳·健康心”中国心律失常宣传系列活动现场
第二届“健康心跳•健康心”中国心律失常宣传活动广州举办
 
第一届“健康心跳·健康心”好新闻颁奖现场

  广州, 2011年4月22日 —— 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办,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美敦力公司共同发起的第二届“健康心跳·健康心”中国心律失常宣传系列活动今天来到了广州。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全社会应进一步加强对心律失常、心脏猝死危害的重视程度和科学治疗的认知度,同时,医学界应加强交流沟通,并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帮助患者树立科学的疾病管理理念。

  专家指出,科学使用医疗科技手段(ICD疗法)帮助心脏猝死高危人群远离死亡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是指心跳节律或速率的异常改变,包括心跳过快、过慢或不整齐。人在一生中,几乎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心律失常,然而更多见于心脏有病变的人。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往往发生突然,救治成功率低。而心脏骤停现象更是在各类心脏疾病中非常危险的症状,患者有可能突然出现心室快速跳动引起心脏泵血功能障碍,导致晕厥甚至猝死。目前,全球大约有3亿患者有心跳过快,在美国每年有450,000患者死于心脏骤停导致的心脏猝死。

  然而,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任委员张澍教授指出,心脏猝死可防可治,进一步提高对心律失常的重视,科学规范治疗是根本。目前,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CD)对于那些处在高危因素之中的患者,是最有效的预防心脏猝死的治疗手段。张澍教授介绍,ICD和起搏器大小相仿,植入皮下,持续监护患者的心脏,当鉴别出发生了室颤或室速时,ICD自动释放有效的电击治疗,及时挽救患者生命。真可谓小手术,大回报。

  专家认为,植入后服务水平的提高,增强了患者积极治疗的信心

  来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王景峰教授指出,近几年,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ICD植入量的增长,植入后的服务水平也逐步得到发展。医院对患者植入后的随访、程控不仅可以更好的发挥医疗技术的最大的价值,更能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王景峰教授补充道,尽管人们的认知度在不断提高,但目前患者在植入起搏器或ICD植入后还存在一定的误区,通常有两个极端:或是过度小心翼翼,或是以为万事大吉。其实,不光是患者,很多医生也表现出重术前轻术后、重植入轻随访、重技术轻互动。心律失常疾病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诊断、治疗、康复都需要患者、医生乃至家属和全社会的积极参与。提高疾病管理理念不仅让患者直接受益,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也会增强人们对心律失常疾病治疗的信心。因此,王景峰教授表示,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在积极推动植入后服务水平的完善和提高,今年分会已在包括南京在内的多个城市相继开展针对医生的植入后疾病管理培训班。

  专家呼吁,心脏猝死可防可治,应尽快提高医保水平让更多的高危患者受益

  广东省人民医院杨平珍主任表示,患者一旦确诊,可以选择药物、导管介入手术或植入心脏起搏器、体内除颤器(ICD)和心律同步装置(CRT)等方法来达到预防和治疗目的。许多研究表明,适应证患者寻求起搏器和除颤器等科学治疗手段,具有显著的社会和医疗经济意义:可以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工作时间,避免心脏骤停带来的高昂抢救成本直至挽救生命。目前,美国每年仅ICD植入量高达十几万台,我国还存在很大差距。无论认知度,还是医保覆盖程度,都还需不断提高。杨平珍主任说,“全社会应多关注心脏猝死,宣传危害,鼓励科学治疗。我们更呼吁,各地提高治疗的医保水平,让更多的高危病人享受到现代医疗科技带给他们的价值。这不仅是对患者负责,更代表着社会的进步。”

 

${FDPageBreak}

 

  第二届“健康心跳·健康心”心律失常宣传活动背景

  ü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办,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美敦力公司共同发起的第二届“健康心跳,健康心”心律失常知识普及宣传活动于今年9月份在厦门启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以心律失常为主要疾病领域的心电生理和起搏学界正处于一个逐步规范、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与政府的重视、医疗水平的发展、公众普及教育的加强是分不开的,也与我国心血管疾病可能出现的 “井喷”阶段有关。相应的,全社会对心律失常、心脏猝死危害的重视程度及认知度,以及疾病管理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任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张澍教授指出,通过像“健康心跳,健康心”这样的普及教育活动,以及全社会的努力,公众及患者对心律失常疾病的知晓度和认知度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例如,媒体的对心律失常、心脏猝死疾病和治疗的报道量成倍增加,患者和公众有了更多、更方便获取科学信息的渠道;与此同时,去年全国植入心脏起搏器及ICD(体内除颤器)等患者数量达到5万台,比前一年的增加近30%,这也进一步说明人们对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视程度和对科学疗法的接受程度;不仅如此,在北京、江苏等地,政府也大幅提高了对起搏器、ICD治疗的医保报销水平,例如,江苏的ICD报销达到了5万元;北京医保对普通起搏器基本都能报销。此外,临床与学术也日益规范,由卫生部制定的心血管介入医师准入考试体系建设项目已于今年启动。

  相关名词解释:

  心律失常:当心悸动产生或传导发生异常时,心脏活动的频率和节律发生紊乱,称为心律失常

  房颤:是心房肌纤维出现每分钟350-600次不协调、不规则的乱颤,是一种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

  室颤:是心室颤动的简称,是引发心脏骤停猝死的常见因素之一。室颤的频率可在每分钟 250- 600次之间。引起室颤的原因有心源性及非心源性两类。心源性室颤常见的原因为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缺血

  起搏器:可植入式、起到进行人工心脏起搏作用的微型电子仪器

  ICD:植入式心脏除颤器。对于那些处在高危因素之中的患者,是最有效的预防心脏骤停的治疗,ICD和起搏器大小相仿,植入皮下,持续监护患者的心脏,当鉴别出发生了室颤或室速时,ICD自动释放有效的电击治疗

  CRT:植入式心脏再同步三腔起搏器,通常用于心衰患者

  心梗:是心脏冠状动脉突然闭塞,使心肌血液营养中断、导致心肌坏死。

  心脏猝死:猝死指突然发生的自然死亡,由于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导致心脏骤停,未能及时复苏而死

  冠心病:冠状动脉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引起冠状血流和心肌需求不平衡,进而导致的心肌损害

  射血分数:用于测量心脏每搏输出量的参数,正常人的射血分数在55%以上

(责任编辑:徐惠珍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