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耳鼻喉 > 疾病 > 耳聋 > 正文

了解老年性耳聋的症状 做好预防措施

2014-08-22 08:53:32      家庭医生在线

临床上将老年开始出现的,双耳对称的,渐进性的神经性耳聋称为老年性耳聋,人体随着年龄增长会出现一系列衰老现象,如头发变白,牙齿脱落,视力减退等,老年性耳聋是因为听觉系统衰老而引发的听觉功能障碍。根据听力学的研究,正常人的听力在20岁左右最好,男性约从45岁以后开始出现听力衰退,女性稍晚,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龄人口的增多,老年人耳聋的发病率也有所增加。

老年性耳聋的症状:

1、60岁以上出现原因不明的双侧对称性听力下降,以高龄听力下降为主。

2、听力下降为缓慢的进行性加重,开始时常不被注意。随着高频听力的下降,对语言的分辨能力有所影响,此时患者有听得见声音,听不清内容的情况,常需别人重复。以后随着语言频率的受损,则要求说话者提高声音与之交谈。

3、常有听觉重振现象,即患者常述,“别人说话低声时听不到,但大声时又觉得太吵。”

4、语言分辨率与纯音听力不成比例,即称“音素衰退”。多数情况下纯音听力减退不及语言听力严重,年龄越大此种现象越明显,即在许多老年人尽管纯音听力基本正常,但仍不能理解讲话的内容。

5、在老年人中有一种与年龄相关的“附加”听力丧失,导致他们在听阈水平相同时的言语功能较年轻者差。同时还存在着低估自身听力丧失的趋势。

6、在嘈杂的环境中,老年人对语言的理解更差。在老年人即使其听敏度损失不大,但在有噪声的混响环境中,其理解言语的困难度要比听力正常的年轻人大得多。对于有听力损坏的老年人,其理解言语的难度更大。

7、部分老年性聋的患者可以伴有耳鸣,常为高频声。开始时为间歇性,在夜深人静时出现,以后渐变为持续性,白天也可听见。耳鸣常始于30-40岁,其出现率随年龄而渐增,60-70岁时达到顶点,此后即迅速下降。多数伴有耳鸣的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对耳鸣感到“习惯”,以后耳鸣可以自动消失。

引发老年性耳聋的因素:

1、长期接触噪音

据调查,偏僻部落人的听力,比城市居民听力好,特别是65岁以上老人,多能保持较好的高频听力。城市居民老年聋发病比乡村早。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长期噪音损伤是导致耳聋、耳鸣的病因之一。

2、饮食习惯的影响

有实验表明,多吃素食者,冠心病发病率少,老年人听力多保持较好,以肉食为主者,血胆固醇较高,心血管病发病率高,老年人听力亦差。研究还发现吃低饱和脂肪饮食的老人平均血胆固醇为5.2mmol/L,而吃饱和脂肪饮食者血胆固醇可升高达6.76mmol/L。

3、遗传因素

在遗传上,男女性别亦有不同,女性组织耐受性比男性强,而且男性接受恶劣环境和噪音的损伤机会也比女性者多,吸烟饮酒比女性多,故老年性耳聋男比女多两倍。

4、缺乏锌元素

锌是人体必需的14种微量元素之一,被称为"生命元素",耳蜗内锌的含量高于其他器官。据调查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耳蜗内锌的含量偏低,影响到耳蜗的功能,进而导致听力减退老年性耳聋的病人,血清中的锌浓度偏低者占1/3。

老年性耳聋的三个预防小技巧: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多食含锌、铁、钙丰富的食物,可减少微量元素的缺乏,并有效地扩张微血管,从而促进内耳的血液供应,有效地防止听力减退,切忌长期食用高盐、高脂肪、低纤维素类食品,切忌暴饮暴食,同时要戒除烟酒。

2、经常按摩耳朵:经常按摩耳朵可促进内耳的血液循环。比如按摩耳廓、提捏耳垂,按摩风池穴等穴位。也可闭目静坐,将两手食指分别置入两耳孔中,然后迅速离开两耳孔,如此连续做10次,此运动被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有醒脑健智、聪耳明目的作用。

3、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保持乐观向上、不急不躁的情绪。当人情绪激动或着急之后,可使人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内耳小动脉血管发生痉挛,小血管内血流缓慢,导致血行障碍,内耳供氧不足导致突聋发生。

(责任编辑:陆伟祥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