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耳鼻喉 > 专家访谈 > 正文

头痛出血老顽疾?鼻咽癌放疗后警惕放射性鼻颅底损伤!

2023-03-14 17:15:31      

鼻咽癌是华南地区最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尤其以广东多见,被人们称为“广东癌”。目前,鼻咽癌以放射治疗为主,治疗后常伴随一些后遗症,如头痛、反复鼻出血、鼻腔恶臭等,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鼻颅底外科于超生副主任医师表示,这可能是放射性鼻咽颅底骨坏死。

头痛出血多方寻医,鼻内镜微创手术带来希望

广东阳江的杨先生(化名)8年前确诊鼻咽癌。经过规范治疗,肿瘤完全消失。可是好景不长,术后反复头痛、鼻出血、鼻腔恶臭等症状让他饱受折磨。辗转求医,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近日,经病友介绍,他来到了珠江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鼻颅底外科就诊。接诊的于超生副主任医师详细检查后,发现病根竟是鼻咽癌放疗后出现的严重放射性鼻颅底损伤,鼻腔内已经出现大量坏死组织。

病情复杂棘手,经验丰富的于超生副主任医师术前为他制定了详细的经鼻内镜微创手术预案,术中最大范围的清除了颅底坏死骨质,同时,对于硬脑膜等重要结构也进行了充分的保护。

于超生副主任医师解释,鼻腔内大面积的坏死就像杂乱无章的草坪,在清理完杂草后,还要进行美化,铺上草皮并接通水管浇水,才能让草坪持续地生机盎然。

结合术后的综合治疗,杨先生头痛、鼻出血及鼻腔恶臭等症状逐渐消失了,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放射性骨坏死多发生于放疗后3-15年

于超生副主任医师表示,放射性骨坏死是指接受放射线照射后,照射区域骨质出现病理性坏死的情况。坏死的骨质常暴露于皮肤或黏膜处,随着时间进展,开始出现症状。文献报道,鼻咽癌放射性骨坏死多发生于放疗后的3-15年,7年左右为发病高峰,部分病程潜伏期可达25年。

放射、创伤和感染是致病的三大主要因素。放射性骨坏死可能是放疗引起的局部组织低供血、低供氧和微循环衰竭,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多与患者年龄、照射剂量、照射面积有关,而且与放射剂量及疗程关系密切。

出现这些症状,警惕放射性骨坏死

如果鼻咽癌患者发现放疗后出现以下症状,应考虑为放射性颅底骨坏死:头痛、鼻腔臭味、反复鼻出血,同时鼻咽镜检查见鼻咽部、颅底大量的脓性痂皮、溃疡,清除后见裸露的骨质形成,鼻咽CT检查提示颅底骨质表面裸露在鼻腔中,失去软组织覆盖,骨坏死处或邻近处见死骨形成或呈虫蚀样改变,并经反复多次鼻咽部活检或全身PET/CT检查排除鼻咽癌治疗后复发。

于超生副主任医师介绍,放射性骨坏死内镜清除是重点,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内科保守治疗以及经鼻内镜骨坏死清除术。

“内科保守治疗包含高压氧治疗、鼻腔冲洗、抗炎治疗及营养支持治疗,但疗效并不理想,总体预后较差。对于坏死严重或广泛性的颅底骨坏死,如不彻底清理坏死组织,患者可能会出现脑膜炎、脑脊液鼻漏,严重时损害颈内动脉,导致大出血死亡。随着内镜微创技术不断发展,手术疗效得以不断提高。”

于超生副主任医师提醒,放射性骨坏死是鼻咽癌放疗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鼻咽癌放疗后务必注意鼻咽部清洁,推荐使用鼻腔冲洗方法清除脓性分泌物和干痂。同时,补充营养,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严格遵照医嘱进行复诊,定期内镜下清理分泌物。

本文指导医生:
于超生
擅长疾病:
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工作10余年,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专攻各种难治性鼻-鼻窦... [详细]

(责任编辑:家医君 通讯员:伍晓丹、韩羽柔)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