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眼科频道 > 眼科疾病 > 其他眼疾 > 正文

沙眼的诊断依据与检查方法

2014-01-12 06:37:27      家庭医生在线

常有人以为,沙眼顾名思义是风沙吹入眼中而引起的。其实沙眼是由于衣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结膜和角膜的慢性炎症性眼病,因患病后睑结膜粗糙不平形似砂粒故名沙眼。其传播与患者的卫生习惯、居住环境、营养状况、医疗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衣原体感染结膜后潜伏期约为5~12天,多发生于儿童及少年时期,患者早期可无不适感觉,仅于体检时才被发现,病情发展后多数沙眼有流泪、畏光、痒涩感、异物感、烧灼感和干燥感等症状,分泌物粘稠、结膜充血显著、乳头增生、滤泡形成或瘢痕形成。

少数严重的沙眼可引起很多严重的后遗症与并发症,如睑内翻及倒睫、睑球粘连、慢性泪囊炎、实质性结膜干燥症、角膜溃疡等,此时则出现明显刺激症状,视力也可不同程度地受损。

典型的沙眼在临床上容易诊断,轻型早期病例则较困难,易与其他结膜病相混淆,因为乳头滤泡并不是沙眼的特异性改变。1979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决定,沙眼的诊断依据为:

①上穹窿部和上睑结膜血管模糊充血,乳头增生或滤泡形成,或二者兼有。

②用放大镜或裂隙灯角膜显微镜检查可见角膜血管翳。

③上穹窿部和上睑结膜出现瘢痕。

④结膜刮片找到沙眼包涵体。在第一项的基础上,兼有其他三项中之一者可以诊断为沙眼。

沙眼检查介绍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沙眼的英文词trachoma来源于希腊文trachys,也表示粗糙不平的意思。

1、病原学检测

(1)涂片检测衣原体包涵体:近年有报告用Papanicolaon染色法检测沙眼衣原体包涵体,敏感性83%,方法简便,是最常用的筛选方法,可用于高危人群的筛选。

(2)细胞培养法:认为是检测沙眼衣原体的金标准,但费时,且要求一定的设备技术条件,难作为临床常规检测手段。

2、分子生物学方法 原位杂交法检测宫颈或直肠活检标本中沙眼衣原体DNA。亦可用PCR法检测,可明显提高检测敏感性,且可用于鉴定其种及血清型,可用于诊断、疗效判断及流行病学调研,此方法检出率高于其他方法。亦有报告用热启动聚合酶链反应(hot start PCR,HSPCR),可明显降低非特异性扩增,减少假阳性反应。

(责任编辑:吴任飞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