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肝病频道 > 肝病知识 > 肝病传播 > 正文

乙肝病毒会“袭击”医务人员 防护措施不可少

2012-11-20 01:55:44      家庭医生在线

  医务人员长期与乙肝患者密切接触,接触乙肝病毒污染物的机会多与其他传染病,感染乙肝的途径主要包括被污染的医疗器械刺伤、皮肤破损后接触到被污染血液及体液、密切接触乙肝患者等。

  医务人员感染乙肝的3种途径

  1、被污染的医疗器械刺伤

  被污染的医疗器械、注射器、手术器械、针头、针灸针、注射针、剃刀等划破易感者皮肤均可引起乙肝病毒感染,危险性极高。美国、英国、比利时等国均报道过与针刺有关的乙肝感染,甚至乙肝爆发的情况。

  2、皮肤破损后接触到被污染血液及体液

  主要由于皮肤破损污染及针刺或其他外伤后接触乙肝病人体液感染乙肝病毒,如:血液、唾液、精液、经血、乳汁、尿液、产妇羊水、泪液、汗液等。有研究报道,即使微量血液进入易感者体内即可造成感染。

  3、密切接触乙肝患者感染

  医务人员在对乙肝患者做各种护理过程中也可感染乙肝病毒,包括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导尿、灌肠等,接触病人各种分泌物、排泄物可在手指甲床、指甲内留有污染物尤其皮肤黏膜有破损及皲裂,增加感染机会。

  医务人员是感染乙肝病毒的高危人群

  医务人员感染乙肝的具有发病率高、涉及临床科室广、危险因素多、发病隐匿等特点。

  发病率高--我国乙肝的发病率较高,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接近10%,导致医务人员暴露于乙肝的机率高,发生感染的机会也相应增多。

  涉及临床科室广--医务人员感染乙肝可涉及多个临床科室,如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口腔科、检验科、透析室等,涉及医生、护士、检验人员、护理人员等相关工作人员。

  危险因素多--医务人员在医院经常接触患者,感染乙肝的途径很多,被污染的医疗器械、注射器、手术器械、针头、针灸针、注射针、剃刀等划破皮肤均可引起感染,也可通过接触患者及病毒携带者的各种体液感染,如:血液、唾液、精液、经血、乳汁、尿液、产妇羊水、泪液、汗液等。

  发病隐匿--乙肝患者起病隐袭,病毒侵入人体后经4-24周潜伏期,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及类型,多数HBV携带者及病人临床症状不明显,不经化验检查很难发现,以至病情随时间加重,部分病人可表现为重型肝炎。

    医务人员要做好预防乙肝感染的措施

  医务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是防止职业暴露感染乙肝的重要环节,应了解乙肝传播途径、接种乙肝疫苗、正确洗手、操作时戴手套、细心处理锐器。

  1、了解乙肝传播途径:医务人员要了解乙肝知识,尤其要了解其传播途径,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做好消毒隔离措施。

  2、接种乙肝疫苗:可能接触血液、被血液污染的体液或有可能被刺伤的所有医务人员均应接种乙肝疫苗,有效率可达90%以上。

  3、正确洗手:医务人员在医疗操作前后都要认真洗手,洗手要用肥皂或消毒皂液从手掌、手背、手指,指尖到指甲缝等所有表面充分搓揉后双手在流动水下仔细冲洗,以清除手甚至指缝中的污染物,如果污染严重,可重复数次,直至彻底洗净。

  4、操作时戴手套:当手有外伤、皮炎、皲裂,直接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伤口换药,处理被污染器械时需带手套。

  5、细心处理锐器:处理注射器、手术刀、剪刀、玻璃器皿等锐利器械均应细心慎重,以防污染物刺破皮肤,一旦被污染物刺伤要按血源性传播疾病暴露后紧急处理防护。

(责任编辑:彭碧霞 )

相关推荐

文章关键词:

乙肝病毒意外血液感染了怎么办?

针刺、咬伤、裂伤或粘膜(眼结膜或粘膜)接触乙型肝炎患者血液感染了乙肝怎么办?要如何急救呢?详细>>

揭示乙肝病毒的4种特性

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随着血流进入肝脏,通过肝细胞膜上的乙肝病毒受体直接与肝细胞膜结合,先脱去外壳,其核心进入胞浆;然后脱去核壳,其病毒基……详细>>

夏季乙肝病毒感染率高 乙肝感染9致命诱因

乙肝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常见类型,乙肝主要是由于感染了乙肝病毒而导致的肝病,乙肝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及危害性,并且,由于乙肝病毒的顽固性,……详细>>

母乳喂养并不增加婴儿乙肝病毒感染率

妈妈是乙肝患者,母乳喂养会不会增加婴儿乙肝病毒感染率? 详细>>

乙肝五项全阴不排除感染 乙肝病毒DNA可确诊

乙肝病毒的危害性与传染性给患者带来众多的不便。我国乙肝的检出率较高,据数据显示,我国的乙肝感染率超过全国传染的平均水平。乙肝的诊断受到社……详细>>

  • 宋敏

  • 雷春

  • 曹建彪

  • 江家骥

专家答疑少精症患者一定会不育吗?

广东省中医院 专家在线解答网友疑惑

古炽明 副主任医师

擅长: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创腔镜诊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