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肝病频道 > 肝病护理 > 肝病饮食 > 正文

肝腹水要少吃粗糙食物 肝腹水患者的饮食调养

2015-09-12 07:50:13      家庭医生在线

肝腹水患者进食宜细嚼慢咽。细嚼不仅利于消化,还可促使分泌较多的唾液。现代医学认为:唾液中含有淀粉酶、溶菌酶以及分泌型抗体(免疫球蛋白),能帮助消化、杀菌、抗病毒等。

【二限】

1、限制饮水量

肝腹水病人的饮水量要适当限制。如脘腹胀满较甚,而饮水后更甚,肝腹水病人尿短少者,应少饮或不饮;肝腹水病人脘腹胀满不甚者,尿畅而量多者,可适当增加饮水量。

2、限制食盐量

清代医家沈金鳌在《沈氏尊生书*肿胀源流》一书中就有“先令却盐味”的论述,明确提出了要限制食盐的摄入。食盐有凝涩助水之弊,临床上应采用低盐饮食为宜,在尿量特别少时,应给予无盐饮食。

【四忌】

1、忌油腻

油腻肥甘之物,一则不易消化,二则易酿湿生热,以致湿热蕴结中焦,清浊相混,水谷精微失于输布,湿浊内聚,加重病情,故肝腹水病人当忌之。

2、忌生冷

生冷食物易伤脾胃。现代医学认为,口腔、胃肠粘膜受到冷刺激,常会出现血管收缩,消化腺分泌减少,肠蠕动亢进,消化吸收能力下降。

3、忌粗糙食物

患者因腹水导致门静脉压力增高,继而出现食道静脉曲张。如进粗糙食物,易造成消化道出血,使病情恶化,甚至死亡。故肝硬化腹水病人切忌食用各种油炸及粗纤维等硬食。

4、忌辛辣

辛辣之品对胃肠粘膜刺激较大,易致局部充血、水肿,加重病情。《金匮要略》有“肝病禁辛”之说。肝属木,辛辣之味归肺属金,金克木,所以肝腹水病人当忌辛辣食物。

【六宜】

1、食宜鲜

首选新鲜蔬菜。青菜甘平,有清热开胃通便之功,对证属湿热蕴结者较宜;白菜甘温,通利肠胃,消食下气,除胸中烦,适宜于寒湿困脾之证。新鲜蔬菜一定要切碎炒熟食之,每次以50~100g为宜。其次选择新鲜肉、蛋、鱼、乳之品。肉、蛋、鱼、乳不仅有补益之功,还能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如鸭肉滋阴补虚,利尿消肿。肉蛋鱼乳之品应与蔬菜类食物交替配餐,不可单一进肉食,以免聚湿生热,阻碍脾胃气机。另外,新鲜果品大多有清热生津、开胃通便的功效。如山楂消积化滞开胃,香蕉通大便等。因均属生冷之品,故每次不可多食。

2、食宜淡

清淡饮食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对肝腹水病人较为适宜。新鲜蔬菜、水果、肉、蛋、鱼、乳等,既可开胃健脾增加食欲,又可利水消肿。

3、食宜暖

患者脾胃虚弱,饮食应以暖为宜。特别是脾胃为寒湿所困,中阳虚而运化无力者,更应以暖食温之,使胃气得温而复,脾阳得温而振,寒湿得温而化。

4、食宜缓

进食宜细嚼慢咽。细嚼不仅利于消化,还可促使分泌较多的唾液。现代医学认为:唾液中含有淀粉酶、溶菌酶以及分泌型抗体(免疫球蛋白),能帮助消化、杀菌、抗病毒等。缓食能使脾胃得到适应性刺激,而增强其腐熟水谷和运化输布水谷精微之功能。

5、食宜软

坚硬食物既不容易消化,又容易损伤食道,引起出血。肝腹水病人不宜进食坚硬食物,当以面条、稀粥等软食为宜。特别是经逐水攻伐之后,更需糜粥调养,以顾护胃气。

6、食宜少

肝硬化腹水病人因腹水或气滞而脘腹胀满不适,加之脾胃受损,食欲减退,如多食,一则腹胀更甚,二则难以消化,加重脾胃负担。故肝腹水病人应以少食为宜,或少食多餐。

肝腹水的饮食调养

1。饮食中应含营养丰富的优质蛋白肝炎肝硬化患者,特别是并发肝腹水时,由于腹胀和食欲缺乏,蛋白质摄入量减少;再加上从腹水中损失的蛋白质,使体内蛋白质含量降低,尤其血浆白蛋白降低,而血浆白蛋白降低易导致或加重肝腹水、下肢水肿。适当进食蛋白质(尤其优质蛋白)饮食有利于增加血浆白蛋白,起到减少或预防肝腹水的作用。饮食以选择营养价值高的优质动物蛋白为主,如鱼、瘦肉、乳类等,植物蛋白和豆制品也较好,可按每千克体重给予1.5~2.0克计量。晚期肝硬化患者应根据病情适当调整,如有肝性脑病先兆表现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以每天不超过20克为宜,并以植物蛋白为主。

2。饮食中应有足够的热能成年患者每日需8368千焦(2000千卡)左右的热能,再根据体重及有无发热等情况作适当的调整。饮食中糖类要占每日总热能的70%左右(约400克主食),以米面为主食,脂肪摄入不宜太多,每H不超过20克为宜。

3。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饮食中应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补充因腹水而丢失的部分。这主要靠新鲜蔬菜和水果来补充。

4。限盐禁酒对腹水严重者,每日食盐摄入量不应超过2克,如无明显低钠血症,就不必严格限制饮水量。酒精对肝细胞有损害,即使少量饮酒,也会加重病情,所以肝硬化患者应绝对禁酒。

5。禁食煎炸及硬、脆、辛辣、干果食品和暴饮暴食饮食性质应细软、易消化,并少食多餐,对粗纤维的蔬菜类应切碎,嚼烂慢咽,以防止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使病情加重。

(责任编辑:郑梦雪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