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肝病频道 > 肝病分类 > 乙肝 > 正文

乙肝3个时期易发生母婴传播 咋避免乙肝侵害BB

2015-10-25 07:59:30      家庭医生在线

乙肝的母婴传播是指母亲体内的乙肝病毒进入了她的孩子体内,乙肝病毒并非属于母亲遗传基因中的成分,因此,它不属于遗传病。母婴传播的方式有三种:一种是分娩以前在宫内通过胎盘等途径传播,这种情况较少,第二种发生在分娩过程中,由于母亲产道的血液、羊水和阴道分泌物中都带有乙肝病毒,会使婴儿经口吞入或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而受传染,这种情况占绝大多数。第三种是产后传播,有可能通过哺乳或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这种传播属于水平传播,也比较常见。

阻断母婴传播也是医学界致力解决的问题。垂直感染途径有少数通过胎盘传播;大部分是由于分娩时胎盘剥离,母血通过脐静脉进入胎儿体内;还有一些是胎儿经过产道时,皮肤擦伤而接触了母血受到感染。由于婴儿对乙肝病毒没有抵抗力,接种疫苗可刺激婴儿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阻止病毒感染肝脏细胞。但是,接种疫苗后不能立即获得保护作用,从接种疫苗到体内产生保护性抗体至少需要一个月时间。没有抵抗力的婴儿在这段时间内可能受到乙肝病毒的感染,这是疫苗预防母婴传播的缺点。

详细介绍乙肝母婴传播的三种方式

1、产前传播

产前传播即宫内感染,是指乙肝病毒通过胎盘屏障在胎儿肝脏内定位和复制,引起胎儿宫内感染。乙肝病毒通过胎盘屏障的机制尚不清楚,推测可能是由于胎盘屏障受损或通透性改变引起母血渗漏造成,目前治疗方法一般为在孕期给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等药物来预防产前传播。

2、产时感染

产时感染指胎儿通过产道时,如皮肤或黏膜招致产伤或溃破,含有乙肝病毒母亲的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经过新生儿擦伤的皮肤或溃破的组织进入新生儿体内导致感染。目前有研究表明,行剖宫产生产的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的机率小于自然分娩者,因此有乙肝的产妇最好是选择剖宫产。

3、产后感染

产后感染是通过母乳喂养和其他生活上的密切接触而传播。如果产女患有乙肝,在后可通过哺乳使新生儿感染乙肝,这一点已经得到证实,有研究乳汁中含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HBV-DNA是具有传染性的直接指标,不宜哺乳。

乙肝妈妈应该采取一些什么措施

1,积极抗病毒:降低孕妇体内HBV-DNA含量高低是影响传播几率的关键。所以,在怀孕前应该积极的治疗乙肝,降低血清HBV-DNA水平,最大程度地降低母婴垂直传播。

2,产时阻断:剖宫产能否减少母婴传播发生率尚无定论,但目前专家多趋向于提倡阴道分娩,尽量避免会阴侧切和减少产程中的胎儿局部损伤可以降低感染几率。

3,联合免疫:在出生后对新生儿用乙肝疫苗和HBIG进行主、被动免疫联合,以降低母婴传播的发生率。乙肝妈妈产下的婴儿要进行主动和被动免疫,即产后立即肌肉注射HBIG 100国际单位,要求尽早进行,不迟于出生后16小时,最好在6小时内完成,同时可在另一肢体注射乙肝疫苗。HBIG每月打一次,连续3-6个月,乙肝疫苗采用1-2-6方案进行接种。

4,产后阻断:母乳喂养婴儿是最佳的喂养方式,但是慢性乙肝母亲能否哺乳尚无一致意见。多数专家认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哺乳,并不增加婴儿感染的危险性。因此,只要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就可以母乳喂养。但是对于母亲血清或乳汁HBV-DNA很高、乳头破损、婴儿口腔黏膜溃疡或口周皮肤破损者,即便婴儿接受了HBIG和乙肝疫苗的联合免疫,最好也禁止哺乳。

(责任编辑:文艳梅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