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肝病频道 > 肝病分类 > 丙肝 > 正文

您对丙型肝炎有了解吗 丙肝给患者危害有哪些

2015-11-10 08:23:08      家庭医生在线

很多人都知道甲型、乙型肝炎的危害,但知道丙型肝炎(HC)危害的人就不多了。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丙型肝炎的感染率约为3%,感染丙型肝炎的人约有1.7亿。我国的丙型肝炎患者约有4000万,即每30人中就有一名丙肝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丙型肝炎是由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有:

1、经输血和血制品(血液成分、凝血因子、白蛋白、丙种球蛋白等)传播。我国自1993年对献血人员筛查丙肝病毒抗体阳性(抗-HCV)后,该途径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抗-HCV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及少数被感染者不产生抗-HCV等原因,仍无法完全保证血液中不含丙肝病毒。

2、经破损皮肤和黏膜传播。这是目前丙肝病毒传播的最主要途径。如静脉吸毒,共用指甲剪、剃须刀、牙刷,使用消毒不彻底的医疗器具及文身或穿孔时所用的穿刺针消毒不严格等都可感染丙肝病毒。

3、性传播。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有性行为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危险较高。

4、母婴传播。据报道,丙肝病毒抗体呈阳性的母亲将丙肝病毒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呈阳性,则其传播病毒的危险性可高达4%~7%。而接吻、拥抱、打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等一般不传播丙肝病毒。

丙肝病人可表现出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肝区疼痛、黄疸等症状。如果其肝功能异常,丙肝病毒抗体呈阳性(抗-HCV)和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CV-RNA)呈阳性,可被诊断为急性丙型肝炎;如果其丙肝病程超过6个月,经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其结果符合慢性肝炎,丙肝病毒抗体呈阳性(抗-HCV)和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CV-RNA)呈阳性,可被诊断为慢性丙型肝炎。

部分急性丙型肝炎可自愈,但患者若不及时治疗,转成慢性丙型肝炎的概率可高达50%以上。治疗急性丙型肝炎包括适当休息、进行保肝、降酶及抗病毒治疗等,其中抗病毒治疗尤其重要。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尚无特效药,如果患者的转氨酶不正常,应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果慢性丙型肝炎治疗不当,大约有20%~30%的患者可发展成肝硬化,少数患者可发展为肝癌。

丙肝的危害是什么呢?

1、无疫苗可用,预防难度大:丙肝尚无疫苗可预防,这是因为丙肝病毒的基因变异性较大,体内产生的中和抗体难以应付不断出现的大量新变种。因此,丙肝的预防重点在于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严格筛选献血员,杜绝丙肝病毒经破损的皮肤、粘膜、不洁性行为及母婴途径造成的传播,并且要尽早诊断和治疗已感染丙肝的患者,最大限度地减少传染源。大家要积极了解丙肝早期和丙肝晚期症状。

2、患者认识知度低,易延误病情:很多人以为,丙肝像乙肝一样,感染后如果没有症状,就是病毒健康携带者,不需要进行治疗。正因为丙肝具有隐匿性,很多患者感染丙肝病毒后在很长时间内都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丙肝病毒对肝脏细胞的破坏却一直悄悄持续着,直至肝脏出现硬化或恶变成肝癌后才出现相关症状。因而,丙肝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丙肝不存在病毒健康携带者,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减轻病毒对肝细胞的破坏。大家要积极做好丙肝日常护理。

3、硬化肝癌转化率高:现在,全世界大概有1.7亿丙肝病毒感染者,我国近4000万,慢性率达70%,每年新发丙肝感染病例约3.5万例。丙肝病毒很难被发觉,在病人六七十岁发觉时可能早已造成肝硬化和肝癌。

4、传播途径多,易感人群基数大:丙肝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输血、输血浆或血制品以及使用被病毒污染的医疗器械。接受过输血,做过血液透析、器官移植,使用过非一次性注射器和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等,与丙肝患者共用过剃须刀、牙刷,有过不洁性生活史,曾经有过文身、文眉、穿耳环孔等皮肤粘膜损伤的人和接触血液的检验人员,都是丙肝高危人群。肝病专家提醒有过这些经历的人及早做丙肝检测。

目前预防丙型肝炎尚无有效的疫苗,只能取以下措施:①严格筛选献血人员,提倡无偿献血,提高HCV抗原的检测方法,以增加丙型肝炎感染者的检出率。②阻断经皮肤和黏膜传播的途径。对注射、牙科器械、内镜等医疗器具和理发、穿刺和文身等用具应严格消毒。不共用剃须刀、指甲刀及牙刷等用品。③对静脉吸毒者进行安全教育,劝其戒毒。④阻断性传播。有性乱史者应定期检查,加强自保。丙型肝炎感染者在性交时应使用安全套。⑤携带丙肝病毒的孕妇(HCV-RNA阳性),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尽量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的完整,以降低新生儿感染丙肝病毒的概率。

(责任编辑:文艳梅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