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肝病频道 > 肝病分类 > 乙肝 > 正文

乙肝携带者怀孕 阻断乙肝母婴传播

2017-01-10 13:55:44      

乙肝携带者怀孕只需要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早在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就已经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使人群中乙肝病毒携带者大为减少,这种蛋白对于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国临床上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始于80年代,为乙肝母亲生育解决了后顾之忧。

据临床研究,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从怀孕20周起多次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新生儿出生时乙肝表面抗原均未检出阳性,其机理是怀孕20周起胎盘有主动从母体转输igg抗体给胎儿的功能。所以,携带乙肝病毒的妇女如怀孕,可从怀孕三个月起,每月注射1支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使胎儿受到有效保护。对于已经怀孕接近临产的妇女,如果发现是带乙肝病毒携带者,则新生儿在诞生24小时内立即注射乙肝疫苗,剂量加倍,再于一个月后和六个月后作加强注射,对新生儿的保护率可达86.65%。如果在出生后立即及生后一个月在注射乙肝疫苗的同时注射1支乙肝免疫球蛋白,则保护率可高达97.13%。再加上母亲又从怀孕三个月起,每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则对子女的保护效果更好。

“乙肝”病毒通常经体液交换传播,其中母婴之间的垂直传播起着重要作用,人群中约40%hbsag阳性者是因母婴传播而引起的。

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甚高,达10.9%,估计有1.2亿人。“乙肝”感染,男女性无多大差别,故其中应有6千万女性,这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到一半涉及到生育问题。所以这是个大问题,要十分重视。生儿育女,牵涉到婚姻美满、家庭幸福,甚至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对于无症状,肝功能正常的hbsag阳性的育龄妇女,不能生育是不现实的。但又必须考虑到她们后代的健康,防止感染病毒,否则会造成终身遗憾。因此,要选择受孕时机,做好预防工作,尽量避免“乙肝”病毒传播。夫妻两人作一次全面体检,抽血查肝功能和“两对半”。所谓“两对半”,是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标记物抗原抗体系统的简称,检测它们,可以看出身体是否感染“乙肝”病毒,有无传染性或抵抗力,等等。

“乙肝”病毒通过性生活传播。如果感染,也可通过精液传播给未来的孩子。为了避免这种传染,如果肝功能正常,“两对半”全为阴性,必须注射“乙肝”疫苗,使体内产生抗体,获得对“乙肝”病毒的免疫,你就不会将“乙肝”病毒传播给孩子了。

如果是单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或是所谓“小三阳”,即hbsag、“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三项指标阳性,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性,说明体内病毒处于稳定状态。据国内一些专家观察,这类带毒者虽可终身携带,却不影响正常生活,可以怀孕。如果是“大三阳”,即hbsag、“乙肝”e抗原、“乙肝”核心抗体三项指标阳性,加上hbv-dna阳性,说明有明显传染性,也可能伴有肝细胞损伤。经研究证实,孕妇hbsag、“乙肝”e抗原同时阳性,几乎100%可传染新生儿,且大多成为慢性携带者。这时,最好休息治疗,待“乙肝”病毒e抗原、hbv-dna转阴后再怀孕为好。此外,肝炎的急性期和肝炎后肝硬化不能怀孕生育,慢性乙型肝炎也不宜怀孕,这是为了母亲健康,同时也避免怀孕后将病毒传染给胎儿。”

“乙肝”病毒大多是通过胎盘造成胎儿发生宫内感染;经阴道分娩或产钳助产也可能造成胎儿局部皮肤受损,使少量母亲血液渗入而引起分娩期感染。因此,对于e抗原阳性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可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或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传播。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一般免疫球蛋白不同,它是专门针对“乙肝”病毒的保护性抗体,可以在血液及细胞中、或在粘膜表面与侵入胎儿体内的“乙肝’病毒起中和作用,并逐渐清除,使其无法进入肝细胞内生长繁殖,保护率达90-95%。有的医院产科对乙型肝炎产妇孕后期的3个月,每月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以阻断母婴传播。hbsag阳性妇女怀孕以后,除了要注意适当休息、营养以外,还应定期观察肝功能动态变化。若肝功能正常,hbsag阳性的孕妇不必全休,以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肝功能。切忌滥用药物,以免影响胎儿。如果妊娠期间出现恶心、呕吐、厌食等消化道症状明显,肝功能检查异常,要警惕是否患有肝炎,必须休息治疗,力争早期恢复,以免影响母儿健康。

(责任编辑:陈晓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