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肝病频道 > 肝病分类 > 肝癌 > 正文

肝癌的诊断方法综述

2017-01-12 11:01:08      

原发性肝癌(plc,以下简称肝癌)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从20世纪70~80年代起,由于血清甲胎蛋白(afp)、实时超声显像和ct的逐步普及和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肝癌的早期诊断。由于早期诊断率明显提高,手术切除率随之提高,预后亦获得明显改善,肝癌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是临床诊疗和预后的关键。

就早期诊断而言,对于患者的肝病背景应予充分重视。我国95%的肝癌患者具有乙肝病毒(hbv)感染的背景,10%有丙肝病毒(hcv)感染背景,还有部分患者hbv和hcv重叠感染。

对下列危险人群应特别加以关注:中老年男性中hbv载量高者、hcv感染者、hbv和hcv重叠感染者、嗜酒者、合并糖尿病者以及有肝癌家族史者。此类人群在35~40岁后,每6个月应定期进行筛查(包括血清afp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当出现afp升高或肝区“占位性病变”时,应立即进入诊断流程,严密观察,力争早期作出诊断。

肝癌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目前,在我国肝癌的定性诊断仍以检测血清afp为主,应高度重视:

1、 在我国,60%以上肝癌病例的血清afp>400 μg/l;

2、 目前还没有其他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可与afp相媲美;

3、 afp检测较少依赖影像学设备和新技术。

(责任编辑:陈晓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