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肝病频道 > 肝病分类 > 乙肝 > 正文

别让“乙肝歧视”伤孩子的心

2017-01-12 15:35:05      

早在2010年,国务院3个部门就已联合下发关于“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不得以学生携带乙肝表面抗原为理由拒绝招收或要求退学”的通知。但据民间反歧视公益组织北京益仁平中心在今年八月底发布的《幼儿园乙肝歧视调查报告》声称,仍有63%的幼儿园入园体检要查乙肝项目,32%的幼儿园明确拒绝乙肝病毒携带儿童入园,调查范围涉及全国32个省(区、市)38795家幼儿园。显示目前我国“乙肝宝宝”在入园时受阻现象仍很普遍。当问及进行乙肝检测的幼儿园是否接收被查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儿童时,32%的幼儿园回答“拒绝接收”。拒收的主要理由是担心传染,也有部分幼儿园把拒收的原因归为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防疫机构有要求。回答“不清楚”的有9%,回答“由医生决定”的有14%,合计有55%的幼儿园持否定和含糊态度。

乙肝歧视是现代社会中规模罕见的群体性歧视和人道主义灾难,为什么这种可怕的事情会发生在刚刚开始接触社会的孩子们身上,报告将答案归为部分幼儿园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不强、部分体检机构受利益驱动、行政主管部门监管和执法检查不力等原因。事实上,乙肝歧视之所以屡禁不止,背后原因是普罗大众对这种疾病的深深误解。

乙肝歧视原因何在

据专家介绍说,与正常人相比,这些乙肝病毒携带者多数没有任何明显症状,只是在医学检查时有某些指标上的变化。但是,他们在社会上却面临着诸多困难,以就业为例,很多单位在招收员工时明文规定限制乙肝病毒携带者。用人单位为什么要歧视这些人呢?原因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担心携带者把病毒传染给其他人;二是担心这些携带者将来会发展成肝病病人,让单位花很多医疗费。

以上两点原因有没有医学根据呢?

先看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目前有关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已经比较明确: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和经皮传播。什么叫经皮传播呢?不是一般皮肤接触,必须是破损皮肤接触,比如补牙、修面、修脚时,如果医疗器械如针具、口腔器材、内镜等消毒不彻底,就有可能感染乙肝病毒。所以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一起工作、吃饭等一般是不会感染到乙肝病毒的。

乙肝病毒携带者将来会不会发病?专家说,一个人一旦染上乙肝病毒,未来有几个发展方向,医学术语叫转归。具体说,转归有4种值况:

①随着机体免疫状态改善,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乙肝表面抗原可自行转阴;

②持续稳定的终身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状态;

③一部分人在携带过程中出现肝功异常,发生临床显性肝炎;

④发生慢性轻、中、重型肝炎、肝硬变甚至肝癌。专家说,乙肝病毒携带者最终会向哪个方向转归,取决于机体自身免疫状态、生活习惯、治疗措施等多种因素,而且是不断变化的,综合现有流行病学资料分析,以前两种情况为多。

消除歧视非一日之功

有关专家认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不是乙肝病人,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与一般健康人无区别。因此,其入托、升学、就业、婚姻、社会活动均不应受歧视。但是,因为乙肝歧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要想消除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首先,现有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必须调整。卫生部一位原疾病控制官员说,乙肝病毒的传播方式与艾滋病很相似,但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就非常明确,误解也没有像乙肝这样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艾滋病从一开始面对公众就采取了非常“干净”的宣传词语,而不像乙肝那样大量使用“不排除”等含糊用词。有专家指出,这事实上反映出社会对乙肝和艾滋病认识角度的不同。对于艾滋病,社会各方一开始就没把其当成简单的临床问题,而是看做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对待。因此,无论是社会动员还是制订政策,权衡利弊的着眼点始终是全社会。而乙肝就不同了,无论专家还是决策者,一直认为它只是一种病,需要临床来解决。面对一种传染病,社会能不恐惧吗?

其次,就是病毒携带者自身加强责任。专家指出,乙肝病毒携带者除定期到正规医院复查外,还要树立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思想上不要有负担。同时,要防止把病毒传给别人,尤其是经常在一起生活的人。个人洗漱用品如牙膏、牙刷、毛巾、脸盆、碗筷等要独自用一套;饮食应分餐,一是避免传给别人,二是也防止再传上乙肝病毒,使毒量增加,或传上变异毒株,增加病毒清除难度。还有关键的一点是,不能乱投医,不轻信广告宣传的转阴药物,不使用游医偏方、验方或什么祖传方,以免增加肝脏的负担。

(责任编辑:家医编辑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