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肝病频道 > 肝病分类 > 肝癌 > 正文

肝癌从哪儿来

2017-01-12 16:41:07      

早期肝癌并没有症状,直到肝癌中期了,才会有一系列的特征反映在患者身上,比如腹大、腹痛、黄疸、人消瘦、胃口差,等等。我国的科学工作者,用霉变的花生、玉米喂饲大鼠,成功地诱发了大鼠的肝癌,也进一步证实了霉变的食物可以诱发肝癌。我们食用的玉米、大豆、花生等容易被黄曲霉毒素污染,如长期食用含此毒素的食物容易发生肝癌。

粮食污染黄曲霉毒素可发生在收割、储存和加工过程中的多个环节,因此,应加强这些环节的管理,如储存的环境应该干燥、通风,储存时间不宜过长等。如发现有黄曲霉毒素污染或食物发生霉变,则不可食用。

肝癌从哪儿来?

肝癌防治的重点在于发现并预防诱发肝癌的病因、早期发现及合理治疗。那么,肝癌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诱因:与乙、丙、丁型肝炎病毒有关

科研人员已证实,主要通过血液传染的乙型、丙型与丁型肝炎病毒与肝癌关系密切,而通过饮食传播的甲型肝炎病毒与肝癌无关。

我国有1.2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约占全世界人口的30%,其中300万人会转为慢性肝炎,约30万人转为肝硬化,最终有部分乙肝患者转变为肝癌。

肝癌转化过程大致如下:乙型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据统计,肝癌患者中乙型肝炎相关者约占70~80%,丙型与丁型肝炎相关者约为15~20%,另5%的肝癌患者则可能与酗酒、寄生虫感染、长期服用避孕药有关。

先防肝炎

因此,预防肝癌首先必须预防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的感染途径有四种:母婴传播一般认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中约有1/3(约3千万)来源于母婴传播。由于感染早,90%以上发展为慢性感染。研究表明,6岁以前的儿童感染后慢性化的危险性为30%左右,而成人期获得性感染者中仅5%慢性化。

血液传播及医源性传播经血液传播也是一个重要途径。如:输血或使用血制品、血液透析、被针头或手术刀意外刺伤、共用刮胡刀及牙刷、文身、补牙等。

性接触传播男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的精液具有传染性。性交时必须使用避孕套。

其他方式病毒亦可能通过破损的口腔粘膜和昆虫叮咬传播。丙型与丁型肝炎患者在我国尚少,经血液途径传播,主要通过输血感染。

注射乙肝疫苗

在我国有十分之一的乙肝患者,生活中完全不接触肝炎病毒是不可能的。好在现已有安全有效的乙型肝炎疫苗问世,注射后诱发保护性抗体的成功率达97%以上。我国现已推广婴幼儿和儿童疫苗注射计划,预计20年后肝癌发生率必将大幅度下降。

温馨提示:一般为有肝癌家族病史者、5年以上肝炎病史或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5-8年以上酗酒史以及确诊肝硬化患者。这类患者最好最好每3-6个月验血查一次甲胎蛋白,每半年做一个超声检查,有怀疑时还要加做CT或核磁共振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癌。

(责任编辑:家医编辑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