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型肝炎传播表现及诊断
提及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临床医生大多联想到“粪口传播”、“自限性”等特点,但这一上世纪80年代被发现的病毒无论从传播途径还是临床表现和诊断等方面,还有许多不被广泛认知的一面。
传播途径:从单一到多元
既往认为HEV主要经消化道传播,由饮用被HEV污染的水源或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所致。近年来,对HEV传播途径的研究不断深入,经血液传播的直接和间接证据不断积累。
慢性血液透析患者是输血传播相关传染病的高危人群,日本一项调查显示,此类患者的抗HEV阳性率达19%,而普通健康人群仅为5.4%,间接提示HEV可能经血液传播。2006年,英国国家血液中心报道了1例输血传播戊肝事件,成为世界上首次直接证实的HEV经输血传播事件,输血安全因此备受关注。一项针对献血者的调查显示HEVRNA阳性率为1.5%,虽然这一人群是否具有传染性尚不确定,但上述现象值得重视。
临床表现与诊断:不断完善中的不完美
戊肝的临床表现并不特异,甚至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没有症状,这无疑对及时诊断造成一定困难。同时,戊肝被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一项英国研究显示,13%符合标准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实为急性基因3型HEV感染者。
诊断急性戊肝主要通过酶联免疫法来检测特异性IgM抗体,但诊断试剂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仍不尽如人意。与抗体相比,检测HEVRNA更准确,是诊断戊肝的金标准。遗憾的是,HEVRNA只在临床症状出现前的一段时间内在患者血液和粪便中存在,故检测窗口期较短,HEVRNA阴性也无法完全排除近期感染的可能。
易感人群:提升关注度,减少感染和慢性化
慢性肝病患者是感染HEV的高危人群之一,在乙型肝炎病毒基础上重叠感染HEV的现象已经引起了临床医生的广泛重视。事实上,丙型肝炎、血吸虫肝病合并戊肝的情况也不少见,且患者多病情较重,易发生重症肝炎。另有文献指出,酒精性肝病是HEV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感染后易造成肝细胞变性和纤维化,加重肝脏损伤。此外,脂肪肝患者尤其是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也易感染HEV,并导致预后不良。
在传统观念中,戊肝被认为是一种急性自限性疾病,自2008年法国首次报道了慢性HEV感染病例后,戊肝的慢性化问题“浮出水面”.除接受实体器官移植者可能出现HEV慢性感染外,血液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使用抗肿瘤化疗药物的患者也有慢性感染的报道。目前,在健康人群中尚无HEV持续感染的发生,且关于慢性戊肝的报道均提示为基因3型所致,不涉及基因1型和基因2型。
对于上述易感人群,建议加强防护,在肝功能异常时应及时进行HEV相关检测,从而实现早诊断、早治疗。
(责任编辑:家医编辑 )
相关文章推荐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专家答疑
患有乙肝小三阳应如何应对
2024-10-22大三阳孕妇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2024-10-22大三阳孕妇怀孕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2024-10-22小儿肝炎治疗期间的注意要点有哪些
2024-10-22乙肝这种疾病是否可怕?
2024-10-22得了戊肝应如何应对?
2024-10-22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否可以生育孩子
2024-10-22乙肝病毒携带者能否给小孩喂母乳?
2024-10-22
热门文章
治疗肝硬化有什么药物?治疗肝硬化西药好还是中成药好?
2024-10-14病毒性肝硬化的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2024-10-14胆囊炎肝硬化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2024-10-11胆结石肝硬化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2024-10-10肝不好,嘴知道?嘴巴如果有这4个“症状”,多是肝功能异常了
2024-10-08胆汁肝硬化的治疗和注意事项
2024-10-08我国乙肝临床治愈门诊已超500家
2024-09-30肝硬化能治好吗?做好这3点,掌握“逆转”机会
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