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乙肝的误区
对于治疗乙肝方面,很多的乙肝患者和家属都存在着很大的误区,如果不中这些方面的内容就可能对乙肝的治疗起到负面的作用,不但不利于乙肝的治疗甚至会引起乙肝病情的严重,那么对于乙肝的治疗应该走出哪些方面的误区呢?下面让我们具体的了解一下。
治疗乙肝的误区一:饮酒男,40岁,干部,患“慢肝”已数年,肝功化验及症状时好时坏,但并不影响工作。入院主诉为神志恍惚,嗜睡,体检有扑翼样震颤。细问病史得知逢节日又来远客,恰其妻不在家,乃开怀举杯,饮白酒200克后出现症状,诊为肝性脑病。酒精本身及其在体内代谢产物乙醛,能直接损害肝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影响肝脏细胞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造成能量生成严重不足;酒精还能增加对肝脏有毒害的氧自由基,长期贪杯,可促进肝纤维化(肝硬化前期病变)乃至诱发癌变,对已有病损的肝脏影响尤为恶劣!有的医生说,肝炎+饮酒的结果不是1+1=2,而是大于3,应引起高度警惕。
治疗乙肝的误区二:服药过多男,30岁,放射科医生,患早期胃癌(经病理大切片证实),术后情况良好。但思者恐复发,自行服用多种抗癌药达半年之久,术后一年半死于急性肝衰。患者受疾病之苦急于康复而求助于药物,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却不知其中隐藏着危机。近年来药物伤肝的发生率不断增加。据统计,药物性肝病占住院黄疸病人的2%-5%,占住院急性肝炎病人的10%。国外报道暴发性肝衰(如上例)约20%-50%与药物有关。药物在体内代谢产物对肝细胞有毒,损害肝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常见如雷米封、朴热息痛等;肝脏有损害时其细胞处于免疫兴奋状态,很容易发生过敏而使肝细胞损害加重。尤其应指出的是各种“保肝药”的疗效并未完全肯定,而不良反应易被忽略。中药如川楝子、蜈蚣、桑寄生、雄黄等,也会引起肝损害。
药物性肝损害发生后轻者表现无力、软弱或转氨酶升高,中者有纳差、厌油、腹胀、黄疸、肝大,重者可表现为肝衰。特点是停某种(些)药后症状反而好转,再服药症状又出现。所以专家们提出肝病用药建议,轻症不用药,中、重症少用药或短期慎重试用药,不依赖保肝药,是从血的教训中总结出的“警世之言”。
治疗乙肝的误区三:各种感染男,43岁,干部。因肝硬化腹水住院治疗3月余,疗效良好,黄疸减迟,腹水消失,肝功化验明显好转,拟于近日出院疗养。出院前3天,进不洁食物后发生腹泻,3-5次/日,稀水便,发热38度。虽经积极治疗不见好转,黄疸迅速加重,嗜睡,转氨酶明显升高,第五日死亡。
肝病病人免疫力明显减退,感染成为最可怕的敌人。无论是上呼吸道感染、肝炎,还是膀胱炎、肾盂肾炎,特别是细菌性腹膜炎与肠炎,一旦发生,患者常无“招架之功”。这是由于某些细菌放出内毒素,肝病病人无力清除,内毒素直接伤肝。感染时发烧,可加重已有病变的肝脏缺氧而不堪负担。
治疗乙肝的误区四:精神或体力过度疲劳精神刺激、激怒、吵架、极度兴奋或悲哀……等精神方面负担过重,长途旅行、重体力劳动、锻炼过度等体力方面的消耗,常可使病情加重或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使病情急转直下。这些并发症反过来又大大加重肝脏的负担,使治疗十分棘手。
治疗乙肝的误区五:营养过度肝病需要加强营养以修复损害的肝脏,但过量摄入营养物质(糖、蛋白质与脂肪),超过所需则会转变成脂肪,贮存在肝内形成脂肪肝,使有病的肝脏难以应付。以往曾有一种片面宣传,认为肝病病人要大量吃糖保肝。曾见一例甲肝青年人,连续3个月每月吃4斤白糖--糖开水、糖馒头、糖稀饭……3月后发生了糖尿病,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静脉点滴高渗葡萄糖是常用的护肝方法,但如过量,也可造成同样的后果,可见适度之重要。
(责任编辑:家医编辑 )
相关文章推荐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专家答疑
乙肝患者家属怎样正确对待病人?
2024-10-22患乙肝后易疲劳没精神,用什么药能治疗
2024-10-22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对身高有影响
2024-10-22一年前查出脂肪肝未治疗,可用哪些药?
2024-10-22如何有效降低转氨酶
2024-10-22查出脂肪肝用什么药治疗较好
2024-10-22大三阳如何有效治疗及用药?
2024-10-22肝炎患者饮食有哪些禁忌?
2024-10-22
热门文章
治疗肝硬化有什么药物?治疗肝硬化西药好还是中成药好?
2024-10-14病毒性肝硬化的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2024-10-14胆囊炎肝硬化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2024-10-11胆结石肝硬化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2024-10-10肝不好,嘴知道?嘴巴如果有这4个“症状”,多是肝功能异常了
2024-10-08胆汁肝硬化的治疗和注意事项
2024-10-08我国乙肝临床治愈门诊已超500家
2024-09-30肝硬化能治好吗?做好这3点,掌握“逆转”机会
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