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肝病频道 > 肝病分类 > 乙肝 > 乙肝症状 > 正文

乙肝可通过性接触传染 这些乙肝知识你懂多少

2018-03-03 07:42:03      家庭医生在线

乙型肝炎与原发性肝癌近年来,关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近来有人报告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慢性hbsag携带者唾液标本中检测到hbsag及dane颗粒,因此,hbsag随唾液经口传播的途径应当重视。国内外资料均提示肝炎患者的肝癌发病率比自然人群高。肝癌病人有hbv感染指示者也比自然人群高。

一、传染源与传播途径乙肝的主要传染源是病人和hbv抗原携带者。在潜伏期和急性期,病人血清均有传染性。乙型肝炎的传播非常广泛,据估计hbsag携带者在世界上约有2亿。由于他们不显临床症状,而hbsag携带的时间又长(数月至数年),故成为传染源的危害性要比患者更大。hbv的传染性很强,据报道,接种0.00004ml含病毒的血液足以使人发生感染。

外科和口腔手术、针剌、使用公用剃刀、牙刷等物品,皮肤微小操作污染含少量病毒的血液,均可成为传染源。通过呼血吸昆虫传染乙型肝炎亦有报道。近来有人报告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慢性hbsag携带者唾液标本中检测到hbsag及dane颗粒,因此,hbsag随唾液经口传播的途径应当重视。孕妇在妊娠后期患急性乙型肝炎,其新生儿容易感染此病。

由于乙型肝炎患者和hbsag携带者的精液、阴道分泌物均可检出hbsag,因此,两性接触传播乙型肝炎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二、致病机理与免疫性hbv的致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鉴于乙肝临床类型可表现为多种多样(如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重症肝炎及hbsag无症状携带者),因而认为hbv的致病作用一般病毒不同。

1、特异性抗体受乙肝病毒感染后,机体可产生三种抗体,抗hbs、抗hbc及抗hbe。抗hbs一般在感染hbv后4周出现,对乙肝有保护作用。据报道,在712名医务人员中,有抗—hbs者发生乙肝的不到1%,而无抗—hbs者有11%发生肝炎。但抗hbs仅能作用于细胞外的hbv,在预防感染上较重要,而在疾病恢复时尚需细胞免疫协同作用。

抗hbc一般在感染后60~150天出现,往往在症状出现前或出现不久后即存在,比抗hbs出现要早31~87天,但不如抗~hbc存在持久。抗~hbc与肝中hbcag量有关,慢性hbsag携带者抗hbc滴度较低,慢肝活动期、肝硬化及肝癌患者则较高。滴度波动与病情呈平行关系,由于抗hbc在疾病恢复过程中不仅不升高、反而下降,因此,认为抗hbc与抗hbs不同,它与保护无关,而与病毒增殖和肝细胞损害有关。

2、免疫复合物的损伤作用在乙型肝炎病人血循环中常可测出hbsag—抗hbs的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可引起ⅲ型变态反应,其中以关节炎和肾炎最为常见。在暴发性肝炎病从血中有时也可同时测hbsag—抗hbs,这种病人预后不良,死亡率高。因此,认为免疫复合物可在肝外引起病人的一系列症状。如大量免疫复合物急性沉着于肝内,致毛细血管栓塞,则可能引起急性肝坏死而导致死亡。

因此,机体清除乙肝病毒主要依赖t细胞(tc,t杀伤细胞)或通过抗体介导的k细胞来杀伤靶细胞,将病毒释放于体液中,以后再经抗体作用。实验研究发现,凡转为慢性肝炎者,一般t细胞数及功能较低下。因此,推测可能乙型肝炎病人t细胞功能强弱与临床过程的轻重和转归有关。dudleuy认为,当t细胞免疫功能正常,受病毒感染的肝细胞不多时,乙肝病毒很快被细胞免疫配合体液免疫予以清除,这时,由细胞免疫所造成的急性肝细胞损伤可完全恢复。

如机体对病毒完全缺乏细胞免疫反应,既不能有效地清除病毒,亦不导致免疫病理反应,结果出现hbsag无症状携带症状。如果t细胞免疫功能过强,病毒感染的细胞又过多,细胞免疫反应可迅速引起大量肝细胞坏死,临床上表现为暴发性肝炎。但上述学说尚未被完全证实,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多数人认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相互配合发挥免疫作用。

除上述t细胞作用低下外,还有人认为慢性活动性肝炎的发生与t细胞抑制性功能低下,tc细胞或k细胞的杀伤功能过强有关,从而造成肝细胞持续损伤。

(责任编辑:欧家福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