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切除后多长时间处于危险期?
肝切除后的危险期受多种因素影响,一般在术后1 - 2周内较为危险,主要涉及出血、感染、肝功能衰竭、胆瘘、胃肠道功能障碍等方面。
1. 出血:肝切除手术创面较大,术后短时间内出血风险较高。术后数小时至24小时内,可能因手术中血管结扎不牢固、凝血功能异常等导致原发性出血。而术后1 - 2周内,也可能因感染、肝组织坏死等因素侵蚀血管,引发继发性出血。少量出血可能通过保守治疗控制,大量出血则可能危及生命,需要紧急手术止血。
2. 感染:肝脏手术破坏了机体的防御屏障,术后患者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常见的感染部位包括手术切口、腹腔、肺部等。术后3 - 7天是感染的高发期,可能出现发热、疼痛、白细胞升高等症状。对于感染的治疗,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等,但具体用药需遵医嘱。
3. 肝功能衰竭:肝脏切除后,剩余肝脏需要承担全部的生理功能。如果剩余肝脏体积不足、肝功能储备差,术后可能发生肝功能衰竭。一般在术后1 - 2周内,患者可能出现黄疸加深、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等表现。治疗上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如保肝治疗、支持治疗等。
4. 胆瘘:是肝切除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因胆管结扎线脱落、胆管损伤等原因引起。术后数天至2周内都可能发生胆瘘,患者可出现腹痛、发热、腹腔引流液增多且含有胆汁等症状。少量胆瘘可通过充分引流等保守治疗治愈,严重的胆瘘可能需要再次手术。
5. 胃肠道功能障碍:肝切除手术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术后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腹泻等症状。一般在术后1 - 2周内,胃肠道功能逐渐恢复,但在此期间,如果出现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会影响患者的康复,需要及时处理。
肝切除后的危险期通常在术后1 - 2周,期间可能面临出血、感染、肝功能衰竭、胆瘘、胃肠道功能障碍等多种风险。患者和家属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医护人员也会加强监测和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保障患者顺利康复。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相关文章推荐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专家答疑
喝酒前吃护肝药是否能增加酒量?
2024-12-19肝炎患者能否怀孕,是否会遗传给下一代
2024-12-09接触乙肝患者是否一定会被传染?
2024-12-09小三阳是一种怎样的疾病?
2024-12-09数码肝病综合医治仪能治好肝病吗?
2024-12-09刚出生宝宝乙肝疫苗接种部位如何选择
2024-12-09打乙肝疫苗后多久能产生抗体
2024-12-09何首乌能否长期吃,对肝脏等有无影响?
2024-12-09
热门文章
养肝护肝适合吃什么食物和药物?
2025-02-22肝结节良性的几率大概是多少
2025-02-22乙肝抗体阳性意味着什么,有哪些情况及应对措施?
2025-02-22乙肝小三阳的含义是什么
2025-02-2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什么意思
2025-02-22有哪些食物具有护肝养肝的功效?
2025-02-22眼睛周围发黄的原因是什么
2025-02-22打乙肝疫苗前有哪些注意事项?
2025-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