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肝病频道 > 正文

慢性活动性肝炎的含义是什么

2025-02-24 10:30:48      家庭医生在线

慢性活动性肝炎是一种肝脏疾病,由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紊乱、药物损伤、酒精刺激、遗传代谢缺陷等因素引起。

1. 病毒感染:常见的有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这些病毒入侵肝脏后,会在肝细胞内大量复制,持续破坏肝细胞,引发炎症反应。长期的病毒感染会使肝脏炎症反复发生,逐渐发展为慢性活动性肝炎。

2. 自身免疫紊乱:当自身免疫系统出现异常时,会错误地将肝脏组织识别为外来的有害物质,进而发动攻击,导致肝细胞受损。免疫系统持续攻击肝脏,使得肝脏炎症不断,最终形成慢性活动性肝炎。

3. 药物损伤:某些药物具有肝毒性,如抗结核药、部分抗生素等。长期或不规范使用这些药物,会对肝脏造成直接损害,引起肝细胞坏死、炎症等。若损伤持续存在,就可能发展为慢性活动性肝炎。

4. 酒精刺激:长期大量饮酒,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会对肝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干扰肝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肝脏会出现炎症、纤维化等病变,逐渐演变成慢性活动性肝炎。

5. 遗传代谢缺陷:一些遗传性疾病会导致肝脏代谢功能出现障碍,如肝豆状核变性、血色病等。这些疾病会使体内某些物质在肝脏内蓄积,损害肝细胞,引发慢性炎症,最终发展为慢性活动性肝炎。

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黄疸、肝区疼痛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能会逐渐加重,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治疗方面,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可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自身免疫性肝炎可使用泼尼松、硫唑嘌呤、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药物性肝炎需及时停用肝损伤药物,并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还原型谷胱甘肽、水飞蓟宾等保肝药物。但具体用药需遵医嘱。

慢性活动性肝炎是多种因素导致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了解其病因和症状,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对于控制病情发展、改善患者预后非常重要。患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肝病科或感染科就诊,积极配合治疗。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