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活动性肝炎的含义是什么
慢性活动性肝炎是一种肝脏疾病,由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紊乱、药物损伤、酒精刺激、遗传代谢缺陷等因素引起。
1. 病毒感染:常见的有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这些病毒入侵肝脏后,会在肝细胞内大量复制,持续破坏肝细胞,引发炎症反应。长期的病毒感染会使肝脏炎症反复发生,逐渐发展为慢性活动性肝炎。
2. 自身免疫紊乱:当自身免疫系统出现异常时,会错误地将肝脏组织识别为外来的有害物质,进而发动攻击,导致肝细胞受损。免疫系统持续攻击肝脏,使得肝脏炎症不断,最终形成慢性活动性肝炎。
3. 药物损伤:某些药物具有肝毒性,如抗结核药、部分抗生素等。长期或不规范使用这些药物,会对肝脏造成直接损害,引起肝细胞坏死、炎症等。若损伤持续存在,就可能发展为慢性活动性肝炎。
4. 酒精刺激:长期大量饮酒,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会对肝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干扰肝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肝脏会出现炎症、纤维化等病变,逐渐演变成慢性活动性肝炎。
5. 遗传代谢缺陷:一些遗传性疾病会导致肝脏代谢功能出现障碍,如肝豆状核变性、血色病等。这些疾病会使体内某些物质在肝脏内蓄积,损害肝细胞,引发慢性炎症,最终发展为慢性活动性肝炎。
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黄疸、肝区疼痛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能会逐渐加重,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治疗方面,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可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自身免疫性肝炎可使用泼尼松、硫唑嘌呤、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药物性肝炎需及时停用肝损伤药物,并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还原型谷胱甘肽、水飞蓟宾等保肝药物。但具体用药需遵医嘱。
慢性活动性肝炎是多种因素导致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了解其病因和症状,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对于控制病情发展、改善患者预后非常重要。患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肝病科或感染科就诊,积极配合治疗。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相关文章推荐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专家答疑
甲流乏力期与感冒时肝脏解毒功能变化有
2025-02-23喝酒前吃护肝药是否能增加酒量?
2024-12-19肝炎患者能否怀孕,是否会遗传给下一代
2024-12-09接触乙肝患者是否一定会被传染?
2024-12-09小三阳是一种怎样的疾病?
2024-12-09数码肝病综合医治仪能治好肝病吗?
2024-12-09刚出生宝宝乙肝疫苗接种部位如何选择
2024-12-09打乙肝疫苗后多久能产生抗体
2024-12-09
热门文章
肝癌早期有哪些信号?
2025-02-24乙肝大三阳是如何形成的
2025-02-24乙肝145阳性是什么意思
2025-02-24眼睛发黄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2025-02-24乙肝马上会有治愈性疫苗问世吗?
2025-02-24复方甘草酸苷片有什么功效与副作用?
2025-02-24急性肝炎是否具有传染性?
2025-02-24养肝适合喝什么茶?
2025-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