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公众对病毒品性肝炎还存在很多误解,谈“肝”色变、病人歧视等问题还比较突出。许多人仍然认为乙肝可能通过饮水、饮食等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拒绝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人共同进餐、 工作和生活。疾控专家指出,这是非常错误的认识。
乙型肝炎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通过母婴、性和血液传播。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学调查显示,我国1岁~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为7.18%,乙肝感染流行率为34.28%,据此推算,我国现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9300万人,近5亿人感染过乙肝病毒。
疾控专家说,消除社会上存在的乙肝歧视非一日之功。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护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合法权益,取消了入学、就业体检中的乙肝检查测项目,教育机构不得以学生携带乙肝表面抗原为由拒收或要求退学;除卫生部核准并予以公布的特殊职业外,用人单位不得以劳动者携带乙肝表面抗原为由拒绝聘用或辞退、解聘。除此之外,提高公众科学防治能力也是任重道远。
[详细]
与乙肝患者吃饭会被传染上乙肝吗?为此我们咨询了许多肝病专家,专家解释说:和乙肝患者吃饭有可能会被传染,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受到传染性的大小以及口腔内是否存在伤口有很大关系,也远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大几率。
资料证明,乙肝患者的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等体液内是可以检测到乙肝病毒存在的。但是从理论上来讲,与乙肝病人吃饭是不传染乙肝的,因为乙肝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播。之所以与乙肝病人吃饭有被传染的可能,是因为很多人的口腔内外都存在着许多伤口,比如口唇出血、牙龈出血、口腔溃疡、咽喉红肿、扁桃体糜烂等等,当与乙肝病人吃饭时如果恰好出现了这些情况,乙肝病毒就有可能通过伤口感染人体。
[详细]
社会上对于乙肝病毒的传播过于夸张和警惕,虽然强调预防被乙肝病毒感染的意识是很好的,但这样会造成社会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患者的恐慌和歧视,我们需要客观的去认识乙肝。
我国有1/10的人为乙肝病毒感染者,人们对乙肝感染者的歧视使得他们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有的人甚至觉得和乙肝感染者握手,拥抱也会感染乙肝病毒,这些都是乙肝知识匮乏的结果。乙肝并非绝症,查出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不等于判了死刑,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是可以和乙肝病毒携带者正常交往的,不应以歧视的心理对待乙肝病毒携带者。当然,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来说,应定期动态观测自身健康,出现异常时应及时通过乙肝治疗最新方法进行治疗,只要治疗及时,一般是可以实现临床上的痊愈的。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