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骨科频道 > 关注 > 专家访谈 > 正文

关云长中箭 刮骨疗的哪般伤

2012-09-08 00:00:00    作者:《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在线

  关羽是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经过历代王朝追谥,以及小说《三国演义》的美化,他成了我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战神。关羽勇猛忠诚、武艺高强,但在黑色的“襄阳战役”中,由于对战场上的指挥考虑不缜密,战术层面上也有疏忽,导致荆州失守,自己也兵败被擒。此外,关羽先后两次中箭受伤,也对其战斗力造成极大影响。

  三国关羽两次中箭

  第一次中箭,是与樊城援军魏将先锋庞德单挑决斗时,被对方冷箭射中左臂。这次中箭未造成重伤,不久便治愈。但在继续进攻樊城时,却因靠前指挥,疏于防护(“身上止披掩心甲,斜袒着绿袍”),又被守将曹仁部下“一齐放箭”,射中右臂。

  但是关羽第二次中箭,问题远非那么简单。小说中描写,此次所中之箭“有乌头之药,直透入骨”。

  查阅医药典籍,乌头含乌头碱,对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有毒性作用。对皮肤黏膜的感觉神经末梢有局部麻醉作用,可使知觉丧失,全身发麻,并引起恶心、呕吐、腹泻,也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甚至引起呼吸衰竭。对心脏可引起心率缓慢或心律失常,严重者引起心室纤颤而突然死亡。

  两次中箭 刮骨疗毒不可少

  小说描写关羽中箭后“右臂青肿,不能运动”,病情逐渐加重,呈慢性经过,演变成“疮”,老是不得愈合。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学院士级人物”华佗也认为此臂恐怕保不住,后手术时发现“骨上已青”。据此看来,这不像是乌头中毒,而是与现代创伤性骨髓炎过程极为相似,可能是致病细菌被箭头带进伤口,引起化脓,波及骨骼。从治疗措施来看,“刮骨疗毒”也与现代医学治疗骨髓炎方法一致:切开伤臂皮肉,放出脓液,刮除病灶,反复冲洗干净后缝合伤口。

  小说描写关羽一边接受手术,一边“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难道他真是小说作者借华佗之口极力赞扬的“天神”,具有超人功能,感觉不到疼痛?

  科学证实,只有手术时用了麻醉药物,病人才会感觉不到痛苦。对手臂手术,现代医学多施行局部麻醉术,使臂膀暂时失去疼痛感觉,而身体其他部位感觉、运动如常,特别是大脑仍可照常思维。

  华佗是外科医生的祖师,也精通麻醉术,他研制的麻沸散(据《三国志》语,《三国演义》中称“麻肺汤”),是一种全身麻醉药。《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华歆向患有“头脑疼痛”病症的曹操介绍华佗的医术时说:“若患五脏六腑之疾,药不能效者,以麻肺汤饮之,令病者如醉死。”如关公用了此种麻醉药,是不可能在接受手术的同时“饮酒”、“弈棋”的。由此可见,整个过程只是作者神化关羽的艺术加工而已。

  但关羽中箭伤臂,并不完全是小说、戏剧作者编造的情节,陈寿所著《三国志》有明确记载:“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一般软组织的刀、箭伤,愈合后不致遗留疼痛后遗症,所以,这种疼痛极有可能是慢性骨髓炎的表现。此病治愈后可因劳累、营养不良等而复发。气候变化前后隐痛也颇为常见。

  慢性骨髓炎多因病人身体抵抗力低下而发作。我国改革开放前,此病相当常见,贫困地区因营养不足、医疗水平低下,发病率尤高。经过几十年努力奋斗,我国经济迅速发展,逐步过渡进入小康社会,当年困扰神将关羽的病症,发生率已大大下降。

  另外,关羽接受手术时,“令一小校捧一大盆于臂下接血”。按照现代医学观点,少量出血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而出血太多,则可耗损人体元气,严重危害健康。所以,现代外科施行肢体手术时尽可能缚扎止血带。有了止血带,术中可以做到基本不出血。假如出血太多,则可以输血补充。

  史家多认为,“襄阳战役”中关羽最后败走麦城,首先败在决策失误、用人不当,其次和自身性格弱点有关。而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其健康状态也是重要因素。出征前关公已患痛风(本刊2007年第4期曾有专稿分析),战役中两次中箭,特别是第二次箭伤演变为慢性骨髓炎,迁延不愈;术中失血较多(大盆接血),未能输血补充,致使元气大伤。如无这支令人遗憾的毒箭,“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也许关公的结局会有所不同。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责任编辑:辜春莲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