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骨科频道 > 骨科疾病 > 腰肌劳损 > 正文

天气变冷警惕腰肌劳损 七条秘诀护腰要记清

2013-10-31 10:01:14      家庭医生在线

除了日常不良的工作习惯会导致腰肌劳损,寒冷的天气也是造成腰肌劳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近年来上海的患者群体年龄,呈现急剧降低的势态,腰肌劳损不再是“老人病”,有些患者甚至只有十几岁。

什么是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是一种常见的腰部疾病,表现为腰部一侧或两侧或正中发生疼痛。患者早晨起床时减轻,活动后加重,不能久坐、久站,弯腰困难。

腰肌劳损就有腰部肌肉积劳成疾的意思。有些人即使体力活动不大,劳动强度也不大,但由于姿势不对,脊柱处于半弯状态,腰背肌肉一直紧绷着,日积月累,也就产生劳损,进一步发展形成无菌性炎症,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于是腰痛就发生了。

得了腰肌劳损怎么办?

由于长时间的血液不流通,造成腰部的劳累、疲劳感、酸胀感,这不叫腰肌劳损,只是平常我们所说的“亚健康状态”,只需注意改变生活习惯就可以自愈。

当腰部产生疼痛感,让你弯腰、后仰,都觉得不太顺畅的时候,就是腰肌劳损的警示信号了。此时这种疼痛已经达到了疾病的状态,有了病理基础,但相对容易治疗,及时向医生咨询,即可治愈,但不能随意通过药物自行治疗。

如果疼痛感已经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蹲也不能蹲,弯腰侧身都很困难,就说明你患的腰肌劳损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可能已病变为腰椎间盘突出、颈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因此,千万别小看腰疼。

手脚发麻也跟腰肌劳损有关。

平时我们在生活中的一些动作,如久蹲、枕着手睡觉等造成的手脚发麻,是由于血液不流通所致。如果并未做这些动作,无缘无故产生麻痹感,就可能是腰肌劳损导致的腰间盘突出压迫了神经,这就是非常严重的腰肌劳损问题,要高度重视。

腰肌劳损的护腰秘诀

腰肌劳损如何进行治疗,不想再承受疾病的困扰。随着近些年来人们生活习惯的不断改变,腰肌劳损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因此临床中腰肌劳损的治疗方法也随之增多。

很多人并不知道什么是腰肌劳损,更不知道腰肌劳损如何进行治疗,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腰肌劳损的相关知识。腰肌劳损是一种常见的腰部疾病,腰肌劳损是指腰部一侧或两侧或正中等处发生疼痛之症,既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又可作为独立的疾病,可见于现代医学所称之肾病、风湿病、类风湿病、腰肌劳损脊椎及外伤、妇科等疾病。主要症状为腰或腰骶部疼痛,反复发作,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时轻时重,缠绵不愈。腰部可有广泛压痛,脊椎活动多无异常。急性发作时,各种症状均明显加重,并可有肌肉痉挛,脊椎侧弯和功能活动受限。

腰肌劳损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随着病情的发展,有可能会对人体产生多种危害。到底腰肌劳损如何进行治疗呢?临床中,虽然慢性腰肌劳损虽然发生原因不同,但都应以加强肌力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为佳。如病人肌力强,组织健康,由于不寻常外力的作用所致者,应在消除外因的同时采用理疗,痛点注射、针灸和中医治疗。若病人肌力差,韧带弹性差者,应在加强锻炼的基础上采用太极拳、理疗等,避免过多负重及弯腰劳动。

针对腰肌劳损如何进行治疗,首先对于慢性腰肌劳损患者来说,在患病后应积极的消除致病因素,如劳损原因为工作姿势关系,应针对原因改变条件和改善劳动体位。其次还应加强锻炼,增加有针对性的体育疗法,如太极拳、保健体操等。以及休息与固定,腰骶部慢性劳损病人有剧痛时可卧床休息,也可用围腰制动,或用宽腰带加以保护。工作时可配围腰,以减少腰肌牵拉,但每天必须解除腰围,作腰背肌及腰肌锻炼。

对于慢性腰肌劳损的治疗问题,是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这时患者可以利用按摩、牵引、局部透热、离子导入、超短波、音频等方法,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这是慢性腰肌劳损治疗方法中最常见的,患者应注意。除此之外,患者还可以进行针灸和中医治疗,针刺、拔火罐有一定疗效,可缓解疼痛,中医以祛邪扶正为主。

腰肌劳损的护腰秘诀

关节痛或是腰酸背痛的诱因虽然很多,但在日常生活中若小心防范,罹患的几率还是有降低的可能。

最好的预防之道是每天至少做30分钟以上的全身性运动,例如游泳、快走、慢跑、骑脚车等,这些运动可以增进全身的功能,有助于关节与肌肉的伸展。

以下是其他几个预防的方法:

·长时间保持同一坐姿或站姿之后,应放松腰部,或伸展腰肢。

·适度变换颈部的姿势,最好每工作一小时休息几分钟。

·过于肥胖者,应该恰当减肥以减少腰部的负担。

·不宜选用过软的床垫,较硬的床垫对腰部有助益。同时,尽量不要俯卧,对腰部不利。

·提着重物时,尽量贴近身边。

·弯腰或扭腰时要尽量小心,或是避免尽量弯腰或扭腰。

·长期身心劳累也是腰背痛的诱因,因此预防之道也包括在工余的时候尽量放松自己。

必须注意的是,若是已经惹上腰酸背痛,最好是上门求医,找出病因,不要胡乱服食成药。治疗方法可选择物理治疗,病情严重的话,或也需要药物及外科手术治疗。

天气寒冷 就要“吃骨补骨”

入了冬,人体缺乏能促进钙在体内“安营扎寨”的维生素D,再加上运动量减少,骨质疏松甚至骨折都会悄悄袭来,让人避之不及。况且,近年来骨质疏松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七位。绝经后妇女50%以上、老年男性20%以上患有骨质疏松。所以,任何人都不可能对它视而不见。那么,“补骨”到底应该补些什么呢,“吃骨补骨”能管用吗?其中的学问可多着呢。

要想知道该补什么,首先要明白,骨骼到底缺什么。从西医角度来说,骨质疏松是由钙质流失引起的,因此“补骨”就是补充钙以及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维生素C、雌激素等。但在中医里,情况却复杂了很多,骨骼健康与否往往跟各个脏器的健康息息相关。2000多年前的中医名著《黄帝内经》就说过:“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这里提到的“骨枯”与现代医学的腰背疼痛、身材缩短、驼背、骨折等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因此,中医认为导致骨质疏松的根本原因是肾精亏虚。肾“主骨生髓”,肾虚则不能滋养骨骼,会导致骨骼脆弱无力。也就是说,骨骼健康和“肾”是息息相关的,“补骨”先要养好肾。

此外,脾虚会影响胃肠对钙、磷微量元素,蛋白质及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吸收。而气滞血淤则是其促发因素,血淤痹阻脉络,气血津液不能养筋骨。这就告诉我们,如果血液运行不畅,也会使营养成分无法被及时运送到骨骼中。中国有句古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在骨骼健康中也是这样的意思,所以,养血和健脾也是“补骨”的前提。

因此,调理骨质疏松应重在“补其不足”,其中补阳药以补肾的为主,补血药以补血养脾为主,补气药以健脾益气为主。由此推出目前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的用药规律:一是以补肾健脾益气方药为基本药物组成。常用的中药有熟地、当归、黄芪、枸杞子、鹿角胶、龟板、党参、白芍、菟丝子、山药、杜仲、女贞子等。二是以活血祛淤药为主配伍药物。活血祛淤药是除补虚药以外用得最多的一类中药。常用的药物有牛膝、丹参、川芎、延胡索、桃仁、穿山甲、鸡血藤等。

除此之外,一些影响补骨功效的不良生活习惯也应多加留意。如避免食用过量的茶、咖啡等刺激性的东西;冬季也尽量少喝酒,以免降低身体的抵抗力;不要将含草酸多的食物(如菠菜、苋菜、莴笋)和鱼汤、骨头汤等高钙食物一起食用,以免草酸和钙结合成草酸钙而影响钙的吸收;少食油腻煎炸之物,也可以保证进补功效。

(责任编辑:尹浩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