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骨科频道 > 骨科疾病 > 腰椎间盘突出 > 正文

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从姿势开始

2014-09-25 07:58:16      家庭医生在线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工作生活能力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发生于年龄在20~50岁之间的青壮年人群,为一种退行性疾病。其发病以腰椎间盘的持续性退变为主要病理基础,外伤为发病的诱因。

腰间盘突出影响了我们哪些生活?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工作生活能力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发生于年龄在20~50岁之间的青壮年人群,为一种退行

性疾病。其发病以腰椎间盘的持续性退变为主要病理基础,外伤为发病的诱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在20岁以下人群亦有发生,这就是所谓的青少年腰间盘突出症,其发病率约为成人的1%~6%。与成人不同,20岁以下的青少年椎间盘尚未开始退变。

因此,外伤就成了造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原因。腰椎在轻度负荷并快速旋转时,间盘纤维环最易造成破坏,青少年患者多由不适当的体育活动直接造成。此外,青少年腰间盘突出还可能与如先天性椎管狭窄、腰椎侧弯、腰骶部移行椎等先天发育的异常有关。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针灸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属中医学“腰痛”、“痹证”范畴。主要病因病机是肾气虚弱,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结于筋脉肌骨不散,加之劳伤过度,扭闪挫跌,复致筋脉受损,经络瘀阻,不通则痛,故见腰痛如折,转摇不能,腰腿酸麻拘急;患病后期又往往多数伴有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之象。运用牵、扳手法为主,疏通经络,调理筋骨,使经气得以顺畅,气血得以调和;辅以按、压、滚等手法,使骨正筋柔,其痛自止。介绍具体步骤如下:

按压法术者:以两手拇指掌面侧(指腹)自患者上背部沿脊柱两旁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二条经线,由上而下地按摩至腰骶部,连续3次。然后术者两手交叉,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以手掌自患者第一胸椎开始沿棘突(即督脉)向下按压至腰骶部,左手于按压时稍向足侧用力,连续3次。

滚法术者:用手背或手背之掌指关节的突出部,沿患者足太阳膀胱经之两条经线,自上而下滚动,至腰骶部时稍加用力,患侧滚至足跟部,反复3次。

牵法患者:俯卧床上,术者立于患者足侧,以双手握住其双踝,患者双手拉住床头,使患者与床面约45度角用力牵伸,约1分钟,连续3次。

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从姿势开始

(1)睡眠姿势:睡姿应使头颈保持自然仰伸位最为理想,最好平卧于木板床,使膝、髋略屈曲,可使全身肌肉、韧带及关节囊都获得最大限度的放松与休息。对不习惯仰卧者,采取侧卧位亦可,但头颈部及双下肢仍以此种姿势为佳。此外,枕头不能太高或太低,根据各人情况以7-9cm较为适当;而且枕头宽度也要适当,颈部不能悬空。仰卧位起床时,最好先采取侧卧位,然后在双上肢的支撑下,使躯干离开床面,这样比从仰卧位起床要省力得多。

(2)站立体位:长时间站立工作者,应适当使双臂上伸和做蹲体动作,可使腰部骨关节及肌肉得到调节,消除疲劳,延长腰肌耐力。应尽量避免在一个固定的体位下持续工作。经常需要长期站立的工作者应学会“站立平腰保护法”,即轻轻收缩臀肌,双膝微弯,此时骨盆即转向前方,腹肌内收,腰椎生理前凸变平,这样就可以调节脊柱负重线,达到消除疼痛和疲劳的目的。

(3)坐位:长时间坐位工作者除要注意坐姿和经常活动腿外,自坐位起立时,应先将上身前倾,两足向后,使上身力量分布在两足,然后起立。

其实很多患者都在吃药治疗,不妨也试试手法按摩,说不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哦。但对于一些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还是建议大家去正规的大医院就医。

(责任编辑:吴任飞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