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炎药膳有什么?应该如何运用食疗法?
关节炎泛指发生在人体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炎性疾病,可分为数十种。我国的关节炎患者有1亿以上,且人数在不断增加。临床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及关节畸形,严重者导致关节残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下面和家庭医生在线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具体的情况吧。
临床表现
1、疼痛
是关节炎最主要的表现。
2、肿胀
肿胀是关节炎症的常见表现,与关节疼痛的程度不一定相关。
3、功能障碍
关节疼痛及炎症引起的关节周围组织水肿,导致关节活动受限。慢性关节炎患者由于长期关节活动受限,可能导致永久性关节功能丧失。
4、体征
不同类型的关节炎体征也不同,可出现红斑、畸形、软组织肿胀、关节红肿、渗液、骨性肿胀、骨擦音、压痛、肌萎缩或肌无力、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及神经根受压等体征。
药膳
1、鹿肉炖山药: 原料鹿肉200 g,山药250 g,生姜、料酒、精盐、味精各适量。 制法将山药洗净、切块,入六成热的油锅中炸至金黄色。鹿肉切块,加生姜、料酒和水适量入沙锅,小火炖烂,再加入山药块炖10分钟后,加入精盐、味精等调味。 功效补脾益气,温肾壮阳。用于肾虚所致的骨关节炎。 服法佐餐服食,经常食用有效。
2、黄酒炖黑鱼: 原料黑鱼1条,黄酒200 mL。精盐、姜片、味精、葱花各适量。 制法将黑鱼洗净、切段,入沙锅中,加水适量,再加精盐、姜片、黄酒适量,旺火煮沸后。小火煮45分钟,加味精、葱花稍焖即成。 功效补脾利水,祛瘀生新。清热祛风。用于骨关节炎。 服法佐餐服食,经常食用有效。
3、三七丹参粥: 原料三七10~15 g,丹参15~20 g,鸡血藤30 g,粳米300 g。 制法将三七、丹参、鸡血藤洗净,加入适量清水煎煮取浓汁,再把粳米加水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药汁,共煮片刻即成。 功效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用于瘀血内阻、经脉不利的关节疼痛。 服法每次随意食用,1剂/d。
4、三七炖鸡: 原料雄乌鸡1只,三七6 g,黄蓖10 g,黄酒10 mL。 制法将三七、黄芪共纳入鸡腹内,加入黄酒10 mL,隔水小火炖至鸡肉熟。 功效温阳,益气,定痛。用于膝关节炎证属阳气不足者。 服法用酱油随意蘸食,隔日1次。
5、猪肾粥: 原料猪肾1对,人参6 g,核桃肉10 g,粳米200 g。 制法取猪肾洗净、切片,人参、核桃肉与粳米加适量水共煮成粥。 功效祛风除湿,补益肾气。用于膝关节炎证属肾气不足者。 服法随意服用,1剂/d。
6、防风粥: 原料防风10~15 g,葱白2根,梗米60 g。 制法 取防风、葱白洗净,加适量清水,小火煎药汁备用;再取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药汁熬成稀粥即成。 功效祛风湿。用于膝关节炎证属风湿痹阻者。 服法1剂/d,作早餐用。
温馨提示:患者需禁服铁或含铁的复合维生素。因为铁与疼痛、肿胀和关节损伤有关。茄属蔬菜,如西红柿、土豆、茄子、辣椒等及烟草中的生物碱能使关节炎症状加重。
其他食疗方法
赤小豆粥:赤小豆30克,白米15克,白糖适量。先煮赤小豆至熟,再加入白米作粥加糖,能除湿热。
薏苡仁粥:薏苡仁30克、淀粉少许、砂糖、桂花适量。先煮薏苡仁,米烂熟后放入淀粉少许,再加砂糖、桂花。作早餐用,能清利湿热、健脾除痹。
防风薏苡仁粥:防风10克,薏苡仁30克。水煮,每日1次,连服1周,能清热除痹。
木瓜汤:木瓜4个,蒸熟去皮,研烂如泥,白蜜1千克炼净。将两物调匀,放入净瓷器内盛之。每日晨起用开水冲调1~2匙饮用。能通痹止痛。
老桑枝煲鸡:老桑枝60克,雌鸡1只约500克,加水适量煲汤,用食盐少许调味,喝汤吃肉。能温经散寒、清热除湿。
猪脚伸筋汤:薏苡仁、木瓜、伸筋草、千年健各60克,用纱布包好,与猪脚1~2只,放于锅内,文火煨烂,去渣,不放盐。喝汤吃肉,分两餐食用。能祛风湿、补肝肾。
(责任编辑:吴任飞 )
相关文章推荐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专家答疑
软骨炎患者能否用骨筋丸胶囊治疗?
2024-10-24三个月宝宝能吃葡萄糖酸钙锌溶液吗?有
2024-10-24长期坐姿工作后晨起腰痛怎么办?
2024-10-24腰椎不适能否自行用吡罗昔康片止痛
2024-10-24尿频、尿量少伴腰痛和小腹痛是何因?
2024-10-24患膝关节骨关节炎,关节疼痛伴神经痛如
2024-10-24何处能购得益肾补骨液
2024-10-24颈椎不好能否服用骨康胶囊
2024-10-24
热门文章
出现骨转移癌要治吗?医生:综合治疗可延长生存期
2024-10-25这5个颈椎病信号要警惕,怎样预防颈椎病?
2024-10-14关节炎或会增加慢性疾病发病风险 医生支招如何预防关节炎
2024-10-14扁平足有危害吗?扁平足的表现症状
2024-10-11哪些原因导致O型腿?O型腿的危害
2024-10-11怎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日常护理需做好这些点
2024-10-11小儿佝偻病的表现症状和日常护理
2024-10-10佝偻病如何治疗?佝偻病的病因
202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