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主义者也可患痛风!细数痛风病人不可以吃的“健康食品”
如何防治痛风,我们众口一词:“管住嘴,迈开腿”。但这句话蕴含了哪些真相与误区?究竟如何管住嘴、迈开腿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古洁若(专家预约)教授在接受家庭医生在线采访时表示,拒绝高嘌呤饮食可帮助降低70~90 μmol/L的血尿酸,但不能过度控制饮食,只吃蔬菜和水果会因为过度饥饿乳酸增加、影响尿酸排泄,导致痛风发作。
痛风病人必须拒绝高嘌呤饮食
1、痛风病人必须拒绝高嘌呤饮食:一般认为,动物内脏、脑、黄豆、浓肉汁、牡蛎、酵母粉、白带鱼、鲤鱼、鳕鱼、鲈鱼、鳝鱼、贝类、沙丁鱼、凤尾鱼、啤酒、紫菜、香菇、豆苗等食物嘌呤含量高,应尽量少吃。
2、痛风病人不可以吃的“健康食品”:老火汤/粗粮/浓茶/高嘌呤素菜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食品,貌似健康食品,但对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也有不良影响,宜加以注意:肉汤、老火汤。肉类中的嘌呤,易溶于水,所以“老广”喜爱的老火汤,嘌呤含量高,记住——“浓缩的,不一定是精华”。
粗粮。粗粮的糙皮嘌呤含量高,并非多多益善。
芦笋、香菇、紫菜、豆苗等虽然是素菜,但嘌呤含量比较高。
茶叶虽然具有保健功能,但饮浓茶可能刺激痛风发作。
古洁若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
保证每日饮水2000~3000 ml 以碱性水最佳
保证每日饮水2000~3000 ml,以碱性水最佳,可增加尿酸排泄,减少泌尿系结石产生的机会。我们可以寻求合格的、弱碱性的饮用水,作为日常饮用水源。但市面上标注“弱碱性水”的产品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应注意鉴别。
值得一提的是,小苏打(碳酸氢钠)被许多医生和病友“寄予厚望”,常作为日常用药。事实上,碳酸氢钠经口服进入胃部以后,会与胃酸反应,迅速分解为二氧化碳,很少能吸收入血、进入尿液, 所以“碱化尿液”的效果微乎其微。
细数“蒙冤受屈”的痛风食物
此外,但也有蒙冤受屈的食物,包括海产品中,如海参、海蜇等,均属于低嘌呤食物,可以适量食用。牛奶、蛋类虽然属于高蛋白、高脂肪的动物性食物,但其嘌呤含量较低,且富含必需氨基酸的优质蛋白,痛风患者可以食用。
少量饮红酒,有利于降低痛风风险。所以,“滴酒不沾”是片面的。
豆类嘌呤含量中等偏高,但豆类含有可抑制尿酸生成的物质, 故可适量食用。豆制品,如南方水磨豆腐,也可食用。
警惕!过度控制饮食反而有害 导致痛风发作
值得注意的是严格控制饮食只能降低70~90 μmol/L的血尿酸,且不能过度控制饮食,只吃蔬菜和水果会因为过度饥饿乳酸增加、影响尿酸排泄,导致痛风发作。
素食主义者也可罹患痛风
在一般人体内,通过食物吃进去的嘌呤/尿酸,仅占20-30%。而大多数尿酸70-80%是由体内储存、并由肝肾等内脏代谢产生的。也就是说,单纯通过控制饮食,而不采取其他综合措施,仅能使血尿酸水平减少20-30%。素食主义者,例如佛教信徒,也有不少人罹患痛风。除了上述上述因素之外,部分植物性食物,如粗粮、芦笋、香菇、紫菜、豆苗等虽然是素菜,其嘌呤含量比较高,经常食用也可引起高尿酸血症。
痛风患者应该如何合理运动锻炼?
合理运动锻炼,不仅能促进尿酸排泄,还能控制“三高”---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把痛风的“同伙”一网打尽。所以,饮食一定要配合运动,才能双管齐下,帮助把血尿酸控制在合理范围。
我们提倡合理、适度运动,避免“冲动、盲动”。具体注意以下几点:
(1)发作期不运动。待发作缓解之后再运动。
(2)避免参加对抗性比赛运动,提倡低强度、有节奏和持续长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快步走、骑自行车、做广播体操等。
(3)运动量合适:每次30分钟,每周3-5次,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4)剧烈运动有害无益。例如打球、跳跃、跑步、爬山、长途步行、旅游等,可使痛风患者出汗增加,血容量、肾血流量减少,尿酸、肌酸等排泄减少,出现一过性高尿酸血症。剧烈运动后体内乳酸增加,会抑制肾小管排泄尿酸,可暂时升高血尿酸。
古洁若教授简介
古洁若,女,主任医师(一级),教授(二级),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山大学首届名医。曾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风湿病研究中心留学三年和任美国NlH研究员一年。前任中华医学会风湿分会副主任委员和广东省医学会风湿分会主任委员, 现任任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病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生物免疫学会风湿免疫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免疫吸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骨关节与风湿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风湿免疫学组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风湿病和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强直性脊柱炎专家委员会成员等。
医疗特长:从医从教35年,对各种风湿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较深的造诣,尤其对脊柱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高尿酸血症/痛风的临床和基础研究部分达国际前沿和国内领先水平。近年先后负责国家重点研发任务, 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60余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出版专著16本。多年来在国内外共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在 Nature Genetic,Arthritis & Rheumatism 等 SCI 收录杂志中发表第一 / 通讯作者100余篇。曾获奖励包括:卫生部科教司“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先进个人荣誉奖;中国五洲女子科技奖:医学科学创新奖;2016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等。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责任编辑:林宗可 通讯员:江澜 查冠琳)
相关文章推荐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专家答疑
同房后腰痛且出血是怎么回事?
2024-10-21什么是职业性骨骼肌肉疾病
2024-10-21两膝关节隐痛的原因及应对方法是什么?
2024-10-21鸠江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哪家医院靠谱?
2024-10-21滑膜炎犯了走路不能屈伸与中午喝酒有关
2024-10-21港口地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哪家医院好
2024-10-21夏天补钙是否存在吸收不佳的情况?
2024-10-21东山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哪家医院靠谱?
2024-10-21
热门文章
这5个颈椎病信号要警惕,怎样预防颈椎病?
2024-10-14关节炎或会增加慢性疾病发病风险 医生支招如何预防关节炎
2024-10-14扁平足有危害吗?扁平足的表现症状
2024-10-11哪些原因导致O型腿?O型腿的危害
2024-10-11怎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日常护理需做好这些点
2024-10-11小儿佝偻病的表现症状和日常护理
2024-10-10佝偻病如何治疗?佝偻病的病因
2024-10-09关节疼起来真要命 当心得了这个病
202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