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呼吸频道 > 疾病百科 > 正文

小儿扁桃体炎的药方调理

2017-03-24 09:51:39      

现在正处于季节交替的时候,早晚温差大,气温不稳定都是引发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小儿扁桃体炎的悄然来袭,严重危害着儿童的身体健康。因此在平时加强小儿扁桃体炎防治意识,是杜绝疾病威胁的最佳方式。

小儿扁桃体炎的调理方法

1、用大拇指掐双侧少商穴2分钟,按揉合谷穴2分钟,搓擦孩子双侧大鱼际2分钟。

2、清肺经200~300下,肺经在孩子的无名指面,从远端往近端推。

3、清天河水200~300下,天河水在孩子前臂内侧正中线,自腕至肘呈一条直线,父母可以用食指与中指沿着这条线从腕往肘推。

4、然后父母以大拇指与食指指腹分别置于咽喉的两侧,由上至下搓100下。

5、当然孩子如果有慢性扁桃体炎的话,建议每天晚上孩子洗脚后,给孩子按摩脚部的咽喉反射区与扁桃体反射区几十下,然后用热毛巾热敷颈椎的位置。

6、最后按摩腰际的位置,搓热,然后按摩太溪穴与涌泉穴各1分钟即可。

小儿扁桃体发炎的食疗偏方

1、明矾拌橄榄:每次可用橄揽12个,明矾约1.5克。先将橄榄用冷开水洗干净,用刀将每个橄榄割4—5条纵纹,将明矾研末掺人纵纹内。每1—2小时吃2个,经喂但吞,有痰吐痰,无痰将汁咽下。吐出橄模渣以免妨碍消化。

2、莲花茶叶茶:将金莲花、茶叶各6克,沸水冲泡,代茶饮、可治疗扁桃腺炎。

3、贝母鸭子:川贝10克,母鸭胸脯肉120克。将鸭肉清婉至八成熟时,入贝母、食盐少许,再炖至熟。饮汤食肉,日一次。本药膳养阴清肺,润肺止咳,适用于燥咳无痰、咽喉不适者。

4、酸梅青果汤:酸梅6克,青果(橄榄)25克,白糖适量。将酸梅及青果放人沙锅内浸泡半天,然后煎煮,服时加白糖调味。本药膳能有效地防治扁桃腺炎。

5、黄精冰糖煎:黄桔、冰糖各30克。黄桔洗净,与冰糖加水,用文火同煮一小时。饮汤食黄精,早晚分服。本药膳润肺养阴,适用于肺阴虔、干咳少痰、咽喉不适的扁桃腺炎患者。

6、清咽饮:将乌梅肉、生甘草、沙参、麦冬、桔梗、玄参各等分。捣碎混匀。每次用15克放人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温浸一小时茶饮,一日三次。本药膳清热利咽,对扁桃腺炎有疗效。

急性扁桃体炎西药治疗

发热,全身症状较重者,应卧床休息。儿童高热(39℃以上),应给以物理降温,用凉水袋或冰袋冷敷头颈部,腋窝、腹股沟处。宜吃软质或半流质,营 养丰富,清淡易消化食物,多饮水。忌刺激性食物。饭后淡盐水漱口。早期可用复方新诺明,成人首次2克,以后每次1克,每日2~3次口服,儿童每公斤体重首 次50毫克,以后25毫克,每日2~3次口服。

急性小儿扁桃体炎中药治疗

1、邪热传里

症状表现:咽部疼痛剧烈,痛连耳根及颌下,吞咽困难,有堵塞感,或有声嘶。检查时见喉核红肿,表面或有脓点,可触及颌下肿大的淋巴结。伴见高热,口渴喜饮,咳嗽痰稠黄,口臭,大便秘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洪大而数。

中成药:①清咽利膈丸,每次6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②清咽润喉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蒲公英50克,装入纱布袋内,加水适量,煎30分钟后,取汁与大米100克同煮成粥。每日服食2~3次。

丝瓜250克(切片),香油10克,生蒜6枚(切片),青黛6克,食盐3克,炒成菜肴,随主食吃。

2、风热外侵

症状表现:咽部疼痛逐渐加剧,吞咽不便,当吞咽或咳嗽时疼痛加剧,喉核红肿,咽部鲜红。并见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咳嗽咯痰。舌质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中成药:①羚翘解毒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②清咽片,每次4~6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白萝卜250克,青果5克(打碎)和金银花20克,共装入纱布袋内,与萝卜煮汤,加食盐、味精适量,调味服食。每日2次。

萝卜100克,橄榄50克,蒲公英15克,共捣碎,装入小布袋中,加水适量,水煎20分钟后取汁,再与大米50克菜煮成稀粥。每日服2次。

青霉素是治疗扁桃体炎的常规方法

治疗扁桃体炎的常规方法是抗菌药治疗,青霉素为首选,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红霉素、林可霉素等。如2~3天病情仍无好转,则考虑是否为病毒或其他细菌感染,改用抗病毒药或磺胺类药物。儿科专家指出,考虑到幼儿处于生长发育期,各项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善,虽然抗菌药治疗扁桃体炎速度快、效果好,但使用时仍需谨慎,避免因抗菌药过敏、过量使用以及不当应用给患儿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效果好、安全又经济的中医中药不失为上上之选。

扁桃体炎属于中医“乳蛾”的范畴,临床常见证型包括肺经风热型、肺胃蕴热型、热毒内盛型、虚火上炎型等。其主要治疗原则为解毒退热、散瘀消肿,常用中药材有板蓝根、金银花、马齿苋等。板蓝根具有强效的清热、解毒、泻火、抗菌作用,因而被现代中医广泛用于小儿扁桃体炎的治疗。

(责任编辑:陈晓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