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呼吸频道 > 呼吸科疾病 > 新冠肺炎 > 战疫日记 > 正文

“钢铁战士”晕倒在抗疫一线,组织送他千里来中肿切除“颅内炸弹”

2020-03-03 11:24:42      家庭医生在线

他的故事:晕倒前争分夺秒与疫情赛跑

“疫情面前,没有年龄大小,我也是一名战士,必须冲在前线。”作为山东一线公安分局的一名老同志,张干警主动请缨到疫情防控的第一线。自1月24日投入疫情防控工作8天来,老张每天开展随访工作长达11个小时,逐一入户为隔离人员测量体温,受感染危险系数不小。可老张说:“我年龄大,经验多,我在前面更合适。”


2月1日早8点,老张和往常一样来到派出所辖区开始随访工作。下午14点,已经连续工作5个多小时的老张准备回办事处吃饭,就在他临近办公室准备消毒时,双腿像灌了铅一样,迈步十分困难,就连最简单的转身动作也无法完成。身边同事看到他面色苍白,反应迟钝,让他抓紧休息。老张有气无力地摆摆手:“没事,不能因为我影响了大家的工作进度。”说完,仍紧咬牙关,尝试向前迈步。看到这一幕,同事们立即围了上来,搀扶着他进入屋内,第一时间拨打了120。面对同事们急切的呼唤,老张连抬手的力气也没有了,并渐渐失去了意识……

他和我们的故事:你矢志不渝为人民 我们放手一搏为战士

在经过当地医院经过抢救和排查病因,发现张干警的颅内有一个病灶,需要尽快手术处理!当地公安系统经过在充分的了解后,决定远赴千里把张干警送到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来治疗。

2月17日,张干警在组织的安排下,慕名来到中肿找到神经外科牟永告主任就诊。牟主任带领医疗团队为张干警做了详细的检查,发现张干警的颅内病灶长径有10cm。牟主任讲到,张干警颅内的病灶有这么大,加上他连日的过度劳累,引发了他这次晕倒。病灶这么大,怎样才能做到最大可能保护神经功能前提下,最大范围手术切除病灶?

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牟永告教授团队在科室组织了一场病例讨论,同时与麻醉师、电生理师进行充分的讨论,为这位干警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考虑到病灶范围广,水肿带累及到运动功能区,术中拟采用导航、电生理和黄荧光技术。

 

手术在2月20日上午准时开台!手术麻醉科主任曾维安教授、党支部书记李伟教授全程为张干警施行麻醉管理。牟永告教授主刀,张湘衡副主任医师、陈正和主治医师、何雄龙医师及手术室的护士们默契熟练配合,各位医生各就各位全神贯注地施展“刀工”。医生团队的默契配合让整台手术无缝连接,全程堪称行云流水。


牟教授手术中

导航精准定位,黄荧光辅助,神经外科医生团队尽可能让肿瘤与正常脑组织相对边界分离,切除肿瘤同时又尽量不伤及周围的神经和血管,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及尽可能减少并发症。整台手术历时5个多小时,成功地在显微镜下完整切除颅内病灶。

术前老张右下肢功能受损;术后,双下肢体感诱发电位明显好转,以右侧肢体更显著,老张的肢体活动得到很好的改善!术后,老张格拉斯哥评分15分,神志清,四肢运动好,思维语言正常。得知术后效果良好,张干警所在的单位和他的家属由衷点赞中肿团队!

在术后返回病房的日子里,神经外科护理团队对他进行了密切观察病情,妥善固定引流管,重点关注观察引流液的量和颜色。在医护团队的悉心照护下,张干警逐日恢复。


耐心细致的术后病情观察和护理

“中肿的医护团队是我的救命恩人” 张干警由衷感叹。术后第6天,张干警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张干警出院前与神经外科部分医护团队合影

他说:“我相信组织的推荐,我相信中肿的技术”

当谈及为什么选择来中肿治疗时,张干警是这样说的:“我相信组织的推荐,我相信中肿的技术”。而让老张特别感动的是,在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笼罩下的特殊时期,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有规范的防控下的收治程序。

对于中山大学神经外科的医生和护士,张干警说的最多的就是“感谢!”住院期间他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家医院的诊疗很规范,大家的工作都很到位,各个流程都让他很清晰。第一天入院时,医生团队给他详细分析了病情,护士姑娘领着他们介绍住院病区区域、告知检查项目和注意事项等。在医生和护士的帮助下,他很平稳地度过了术后危险期。张干警说,“我们是外地过来的,但这近十天住院期间,我们感觉对这里一点都不陌生,医生护士们都很好,技术好,态度也好”。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责任编辑:朱利祺 通讯员:陈鋆 林羽媚)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