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呼吸频道 > 正文

大量咯血的定义及相关情况是怎样的

2025-01-23 08:29:23      家庭医生在线

大量咯血指 24 小时内咯血量超过 500 毫升或一次咯血量在 300 毫升以上。引起大量咯血的原因众多,包括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1. 肺部疾病: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癌等。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破坏肺部组织导致咯血;支气管扩张多因支气管壁结构破坏,易发生咯血;肺炎严重时可损伤肺部血管;肺癌会侵犯肺部血管造成大量出血。

2. 心血管疾病:常见的有二尖瓣狭窄、急性左心衰竭等。二尖瓣狭窄时,肺淤血增加,易导致咯血;急性左心衰竭时,肺循环淤血,压力升高,也可能引发咯血。

3. 血液系统疾病:像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这些疾病会影响血液的凝血功能,导致出血倾向增加,包括咯血。

4. 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韦格纳肉芽肿等。自身免疫反应损伤肺部血管,引起咯血。

5. 其他原因:某些中毒(如砷中毒)、外伤等也可能导致大量咯血。

总之,大量咯血是一种严重的症状,可能提示多种严重疾病。一旦出现,应立即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胸部 X 线或 CT 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治疗方法包括止血药物(如垂体后叶素、酚妥拉明、普鲁卡因等)、针对病因的治疗(如抗结核治疗、抗感染治疗、纠正心衰等)以及必要时的手术治疗。但药物的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