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肛肠 > 肛肠疾病 > 正文

病毒性肠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2013-11-19 17:27:43      家庭医生在线

病毒性肠炎(viralgastroenteritis)又称病毒性腹泻,是一组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起病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排水样便或稀便,也可有发热及全身不适待症状,病程短,病死率低。病毒性肠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患者与无症状带毒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患者急性期粪便中有大量病毒颗粒,病后可持续排毒4~8天,极少数可长达18~42天。

(二)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人传人,经粪—口或口—口传播,亦可能通过水源污染或呼吸道传播。成人轮状病毒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常呈水型暴发流行,也可通过生活接触传播。

(三)易感人群普通轮状病毒主要侵犯婴幼儿,以9~12月龄发病率最高,6月龄以下少见,但近来人工喂养新生儿发病也较多,成人感染后多无症状或呈轻症表现。成人腹泻轮状病毒则人群普遍易感,但主要在青壮年中造成流行。

(四)流行特征人轮状病毒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发病率甚高,几乎每个人都感染过轮状病毒。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在秋冬寒冷季节(12月~2月),但热带地区季节性不明显。轮状病毒成人腹泻可在一年四季发生,但流行和暴发在我国多发生于4~7月。

病毒引起

轮状病毒肠炎是病毒性肠炎中最常见的一种,轮状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为球型,有宽壳盖、短幅和薄边的双股RNA病毒。轮状病毒基因分为,A群普通轮状病毒(主要引起婴幼儿腹泻);B群猪轮状病毒和成人腹泻轮状病毒,C群人和猪轮状病毒,D群鸡和鸟类轮状病毒。

成人腹泻轮状病毒与普通人轮状病毒在病毒抗原性、核酸图型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有差异,轮状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强,耐乙醚和弱酸,易引起病毒性肠炎。

发病机理

病毒主要侵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使上皮细胞脱落,代之以缺乏消化酶的鳞形或方形上皮细胞。因此正常肠粘膜上存在的绒毛酶如麦芽糖酶、蔗糖酶、乳糖酶均减少,导致吸收功能障碍。由于乳糖及其它双糖不能被消化吸收而滞留在肠内,造成肠粘膜与肠腔渗透压的改变,使液体进入肠腔而造成渗透性腹泻。

病变部位主要位于十二指肠及空肠,上皮细胞可变为方形或不整形,但多数肠粘膜细胞尚正常。肠绒毛上皮细胞内空泡变性,内质网中有多量轮状病毒颗粒。

(责任编辑:吴敏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