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肛肠 > 肛肠疾病 > 痔疮 > 正文

痔疮的分类和分期 你了解多少

2014-11-08 09:00:00      家庭医生在线

痔疮的分类和分期还有它的历史,你了解多少呢?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内痔分期

根据痔疮的症状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不同,内痔可分为三期:

Ⅰ期,无痛苦,主要以便血、分泌物多、痒为主;Ⅱ期,有便血,痔随排便脱垂,但能自行还纳;Ⅲ期又称为晚期,内痔脱垂于肛门口外,或每次排便脱出肛门口外,不能自行还纳,必须用手托回。Ⅳ期,内痔脱出肛门无法回纳到肛门的里面。这种是内痔中最严重的病症。

痔疮轻者给人的正常生活带来不便;重者影响健康。如便血日久,可致不同程度的贫血,甚至出血性休克,危及生命;痔疮坏死、感染严重时,可经过血液系统引起全身感染,后果严重。因此,患了痔疮,要积极应对。

痔疮较严重者会导致或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老年性患者,如 患痔疮产生心理压力,不敢上厕所,长此下去会加重便秘,当排便发生困难时,患者用力屏气,可使心跳加快造成脑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或脑栓塞;如果出现内痔嵌顿,疼痛还可诱发心绞痛发作;如有血栓形成,可引发肺栓塞。

痔疮分型

血管肿型:内痔表面粘膜粗糙且柔软,色暗红或朱红色,触之易出血,此型以出血为主要症状

静脉曲张型:内痔表面较坚硬,带光泽,色暗红或青紫,痔体内为曲张的痔静脉和增生的结缔

纤维化型:内痔表面坚硬,富有弹性,痔体表面略有白色纤维组织增生,易脱出,不易出血。

血栓外痔:主要发病特点为起病突然,疼痛剧烈,坠胀不适感明显,偶有全身症状。局部检查可见肛旁隆起肿物,可触及皮下硬而滑的包块,触痛明显。

炎性外痔:常由肛缘皮肤损伤和感染引起,多有肛门疼痛,在排便时疼痛加重,便血,肛门部有少量分泌物。局部检查肛旁隆起的肿物,色红,充血明显,有触痛,有时可伴有全身不适和发热。

静脉曲张型外痔:肛门缘隆起成椭圆形,触之柔软,不痛,在大便用力时可见暗紫色肿块,排便后或休息后体积可缩小,是皮下静脉曲张引起,亦为晚期内痔发展而致。一般只感肿胀不适,排粪时加重,发炎时才有疼痛症状。

结缔组织型外痔或皮赘外痔:系肛门缘皮肤皱襞变大,结缔组织增生、形成许多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皮赘。

痔疮的历史沿革

早在夏商时期,痔在甲骨文中,就有记载。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最早阐述了痔疮的主要成因。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中说:“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

秦汉时期,在《五十二病方》中,将痔分为四类,首先描述了痔的症状和痔的结扎术。《神农本草经》中,有五痔病名,首载治痔瘘药物21种。晋代《针灸甲乙经》系统阐述了针灸治疗痔疮的疗法。

隋唐时期,对痔的认识更加深入,《诸病源候论》中,详载了五痔牡痔、牝痔、脉痔、血痔、肠痔的病名和症候,并增加了气痔、酒痔。《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又在七痔的基础上,增加了燥湿痔、 外痔 ,分为九痔,并详细介绍了其治疗方法。《外台秘要》除将痔分为九种外,又将痔分为内痔和外痔,比西方医学论述内、外痔早1000多年。

宋代,《太平圣惠方》中首创枯痔钉疗法,对痔列为专章讨论。《魏氏家藏方》中,详载了使用枯痔法的具体方法和治疗过程。

明代,《秘传外科方》中将痔分为二十四种。《疮疡经验全书》对痔的病因病机和辨证施治进行了系统论述,并提出二十五痔的分类法。《外科启玄》中,也分痔为二十四痔,并记有里外痔即混合痔病名。《外科正宗》在理论上对痔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并介绍了枯痔散、枯痔钉等疗法,同时还介绍了砒中毒的防治方法。

到了清代,《外科大成》和《医宗金鉴》中,对痔疮的病因病机和辨证施治的论述更为详细而系统,并分痔为二十四种。《马氏痔瘘科七十二种》分痔七十二种,对痔进行了专门的论述,并提出了裂肛痔。

(责任编辑:黄思源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