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肛肠 > 肛肠疾病 > 便秘 > 正文

便秘临床上常见的6大症状

2015-05-01 08:49:12      家庭医生在线

据统计,我国成人便秘的患病率为3%~17%,慢性便秘患病率为4%~6%,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0岁以上人群慢性便秘患病率可高达22%。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男女患病率比为1:1.22~1:4.56。便秘的发生与工作压力、精神心理因素有关。女性、低体重指数、文化程度低、生活在人口密集区者更易发生便秘。低纤维素食物、液体摄入减少可增加慢性便秘发生的可能性,滥用泻药可加重便秘。

便秘临床上常见的6大症状

1、一般症状

便秘带来的一般症状为口臭、恶心、食纳不良、腹胀、皮肤色素沉着、注意力不集中等,这些症状虽然恼人却还不算严重。便秘还有一些严重的危害,如在结肠癌、肝性脑病(肝昏迷)尿毒症、乳腺病、老年性痴呆等的发病中,都有重要作用。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时,患者甚至可因便秘失去生命。

2、消瘦

明显的或进行性消瘦,应高度怀疑肿瘤的存在也有的消瘦是因原发病引起的厌食与消耗所致。

3、发热

单纯便秘不至于发热,便秘病人如经较长时间的反复测量确有发热,特别是不规则低热,提示有慢性炎症(如肠结核等)或肿瘤,不过首先应除外其他常见发热原因(如五官科病变、妇科炎症、泌尿系炎症等)肿瘤组织代谢加快,其产物对机体的刺激也是发热原因。

4、包块

包块随腹痛出现,痛后消失,质软如囊,这多为胀大的肠管的一部分。另一种为实质性包块,或固定推不动,或可部分移动,前者说明病变浸润范围较广。

5、便血

久之引起贫血容易查出,危险的小量但长期出血,肉眼难以辨出,除非作大便隐血试验才会发现出血。还因为是慢性失血,病人常能适应而无不适感觉。除失血外,肿瘤毒素对造血系统的抑制,也是造成部分患者贫血的原因。贫血较多见于胃、结肠肿瘤。

6、黑便

可表现为黑便、便后滴血或鲜血便,血可与粪混或不混,主要视出血部位高低、出血量多少而定。黑便提示出血部位较高(离肛门远)不论哪一种出血,都说明病变处血管有破裂,轻者为痔核、肛裂或黏膜损伤,重者可能是息肉、炎症、溃疡或肿瘤。

根据人群特征行差异化治疗

专家介绍,到医院就诊的便秘患者,一半以上为特殊人群,包括老年人、妊娠女性、儿童,以及合并慢性疾病和终末期疾病患者。研究显示,不同年龄段慢性便秘患者病因特点不同。功能性慢性便秘病因中,中老年低纤维素饮食、进食量减少、滥用泻剂的比例较青年高;而饮食不规律、长时间抑制便意、排便不专注、工作/生活压力大的比例较青年组低。器质性慢性便秘病因中,中老年结直肠息肉/肿瘤、伴随疾病、长期服用药物的比例较青年高。中老年女性发生焦虑和抑郁比例较青年高。因此,需根据年龄特征有所侧重。

老年人根据我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缺乏运动、因慢性疾病服用多种药物是老年人发生便秘的重要原因,应尽量停用导致便秘的药物,注意改变生活方式。对粪便嵌塞者,应先清除嵌塞的粪便。通便药可首选容积性泻药和渗透性泻药,对严重便秘患者,也可短期适量应用刺激性泻药。

妊娠女性妊娠女性的便秘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国外报道妊娠女性便秘患病率为11%~38%,且随着妊娠分期有所差异。2014年12月,《中华医学杂志》刊登了通便药在妇产科合理应用专家共识,强调妊娠女性便秘以调整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为基础治疗措施,短期出现便秘症状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无效时,可酌情予通便药治疗。不推荐应用刺激性泻药,慎用容积性泻药。

(责任编辑:邹华振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