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肛肠 > 肛肠疾病 > 肠息肉 > 正文

常见的癌变肠息肉有哪些?肠息肉癌变怎么办?

2017-08-30 10:18:15      家庭医生在线

肠息肉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肛肠疾病,是一种发生在肠道粘膜的病变疾病,由于是发生在粘膜上,所以在发病的前期表现都不是特别的明显,特别容易被人忽视,发展到后期由于影响到我们日常的生活以及工作才被人所发现。虽然说肠息肉在初期表现不是特别严重,但是不及时发现也是会容易发生癌变,那么常见的容易导致癌变的肠息肉有哪些呢?

常见的容易发生癌变的肠息肉有哪些呢?

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腺瘤性息肉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其中管状腺瘤最多见。

管状腺瘤又称“腺瘤性息肉”,是大肠腺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管状腺瘤绒毛成分占20%以下。腺瘤呈球形、椭球形或不规则形,表面光滑或呈分叶状,色粉红,质实,常有长度粗细不等的蒂附着于肠黏膜上。但肿瘤仅数毫米大小时,也可呈广基状而无蒂可见。管状腺瘤瘤体越大,恶变几率越大。当腺瘤>2cm时,癌变率即显著增高。瘤细胞若呈明显的多形性以及间质与浸润,称之重度不典型增生或癌变。

绒毛状腺瘤:增生的上皮向粘膜突起,形成绒毛状和乳头状,乳头中央可见由纤维组织及血管构成的中心索。组织学上至少50%以上的成分是绒毛状结构才能给此诊断。绒毛状腺瘤常较大,无蒂,上皮有不同程度的异型增生。绒毛状腺瘤易恶变,文献报告高达40%的绒毛状腺瘤有浸润性癌灶。

绒毛管状腺瘤是大肠息肉的一种,容易发生恶变,患者需高度重视治疗。较管状腺瘤少见,绝大多数为单发。一般体积都较大,直径大多在1厘米以上,大部分为广基,约10~20%可以有蒂。表面呈暗红色,粗糙或呈绒毛状突起或小结节状,质软易碎,触之能活动,如触及硬结或固定,则表示有癌变可能。分布以直肠最多,其次为乙状结肠。组织学表现为上皮呈乳头样生长,中心为血管结缔组织间质,亦伴随上皮一起增生,分之成乳头样生长,上皮细胞多间变明显。其癌变率较管状腺瘤大10倍以上。

发现容易癌变的肠息肉应该怎样治疗?一定要手术治疗吗?

鉴于腺瘤性息肉易于癌变, 并且切除腺瘤能够预防和减少胃肠道癌的发生, 近年来主张胃肠道息肉一旦发现, 原则上均应切除。但对<0.5cm的息肉是否切除须个体化, 尽管超过半数的小息肉是潜在恶化的腺瘤, 但癌变的可能性非常小。对于大的无蒂息肉(因常含有绒毛组织, 且有高度恶变潜能)应切除, 如果内镜不能切除, 可行外科手术治疗。近来有药物治疗使息肉消退的报道, 基因治疗的研究也不断取得进展, 随着内镜技术的提高使息肉切除的方法选择更丰富。

药物治疗 目前治疗消化道息肉尚无有效的药物。抗炎治疗可能有助于炎症性息肉的消退。最近有报道舒林酸(sulindac)能使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的结直肠腺瘤消退, 但个体反应不一。

内镜治疗 内镜下高频电凝息肉摘除术已广泛开展和应用。胃肠道息肉大多数可通过此法切除, 单纯机械摘除法、 药物注射法逐渐被淘汰。 认为内镜切除术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最佳手段, 安全有效, 并发症如穿孔、 出血较少。内镜下治疗不但能容易切除小息肉, 对较大息肉也能切除。对体积更大或位置原因不能用常规方法者可结合腹腔镜进行切除从而避免开腹。一些早期癌通过内镜技术可治愈, 如内镜息肉切除、 内镜粘膜切除、 热探针法[8

内镜切除的恶性息肉如达到下列条件就不需再行外科治疗: ①息肉被完整切除; ②组织病理检查仅有适度的进展; ③癌组织分化较好; ④组织学证明血管和淋巴管未受侵袭; ⑤切缘未被癌组织所累及。但切除后3个月应行内镜随访, 以便发现和治疗残留腺瘤。当恶性息肉有不良预后的标准时(低分化、 血管淋巴结浸润或切缘被癌组织累及), 应充分权衡手术危险性和癌症复发危险性之间的利弊, 手术高危患者不应进行手术切除。对于常规内镜下不能切除者可应用双通道内镜切除, 如果大的无蒂结肠腺瘤切除后, 残留有可见的基底部, 可用氩等离子凝固器(argon plasma coagulator)来处理,效果良好, 安全可靠。

手术治疗 通常有明显恶变的大息肉应行手术治疗, 内镜医生对恶变大息肉不全性内镜切除的可能性给予较大的关注。直径大于2cm的宽基息肉, 用圈套可能切不干净或增加肠穿孔的危险, 尤其易恶变的绒毛状腺瘤, 应考虑手术。多发性息肉病用圈套器不能清除时可考虑结肠切除术。炎症性肠病(IBD)相关性分化异常, 宜行手术治疗。

免疫及其它疗法 应用α-干扰素合并5-FU治疗癌变的息肉有一定的效果, 但有一定的副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一些治疗也有帮助。目前的研究热点是应用针对肿瘤特异抗原的抗体结合化疗药的导弹生物疗法。

术后追踪随访:息肉切除术后监测的目的是: 在癌变之前发现和切除遗漏的和再生的息肉。腺瘤性息肉需经过2~3年其体积才能较原来增大1cm,经7~10年才能发展成一个大的结直肠癌。 息肉再发和继发癌的可能性与息肉数目、 形状和组织学密切相关等来制定的。其内容包括: ①息肉切除时要对全结肠进行检查以切除所有的同时性腺瘤, 切除大的无蒂息肉或多发息肉后要进行另一次检查以确定完全的切除; ②对大部分仅有一个或几个腺瘤的患者, 3年后应进行复查以检查遗漏的同时性或异时性腺瘤, 但应确保他们得到了高质量的最初检查; ③对多发性腺瘤或最初检查结果不很乐观的患者要在1年和4年复查; ④3年复查阴性者, 下一步检查在5年后; ⑤对严重的或高度分化不良的息肉, 则不适用于推荐①~④条; ⑥不能做结肠镜者可用乙状结肠镜和气钡双重造影替代; ⑦对小于1cm的管状腺瘤切除后可以不随访; ⑧监测应个体化, 当持续的随访不能延长患者寿命时可以放弃随访。

(责任编辑:詹远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