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肛肠 > 肛肠疾病 > 肠息肉 > 正文

为什么会出现肠息肉?肠息肉分为哪几类?

2017-12-20 11:45:48      家庭医生在线

肠息肉是发生在我们肠道的一种病变性组织结构,肠息肉的发生会随着我们年龄的增生发生的机率也增长,并且男性比女性多,那么常见的导致肠息肉的原因有哪些呢?我们又如何区分肠息肉呢?肠息肉会分为哪些不同的种类呢?

肠息肉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一、饮食因素:饮食因素与肠息肉的形成有一定关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或腌制品食物有毒食品等,特别是细菌和胆酸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

二、遗传因素:一般认为,息肉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从目前研究情况表明,突变基因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后代子女,在遗传机会上男女是均等的,没有性别的差异。

三、炎症刺激:肠粘膜长期被炎症刺激;可引起肠粘膜的息肉生成,这是由于肠粘膜的炎症充血水肿,糜烂溃疡愈合之后,导致疤痕逐渐收缩,形成息肉状,又由于慢性炎症刺激,致腺体阻塞,粘液储留而发病。

四、粪便、异物刺激和机械性损伤;粪便粗渣和异物长期刺激肠粘膜上皮,以及其它原因造成直肠粘膜损伤,使细胞出现异常增生,形成息肉。

肠息肉临床上分腺瘤性息肉、乳头状或绒毛状息肉、黑斑息肉病、幼年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大肠息肉病,其中最常见的是腺瘤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

临床上有时将直肠息肉笼统称为直肠腺瘤,是直肠粘膜下腺体过度增生而成。

腺瘤大小不一,小如米粒、豌豆、樱桃,大如杨梅、核桃。有蒂或无蒂,蒂长短不等,粗细不匀。

随着腺瘤体积的增大,其癌变率也随之增加,无蒂息肉比有蒂息肉易于癌变,生长高位息肉要比直肠息肉易恶变,故一经发现,应及时切除为好。

乳头状或绒毛状息肉

此种息肉小儿少见,多见于成年人。为肠粘膜上皮组织所生。

多发或单发,息肉体积较大,临床所见巨大息肉以此类居多,以无蒂者为多见。

如粪便在肠道内牵拉息肉,则可使息肉根部拉长而形成蒂,但唯此蒂较粗,易出现腹泻,息肉被粪便磨破可出现大便带血,常有恶变,癌变率高达30%。

黑斑息肉病

是一种遗传先天性少见的疾病。患者嘴唇,口腔粘膜以及双手指出现黑色素斑点,胃肠可发现多发性息肉,以小肠者多见,有时可见大便出血,常可并发肠套叠、肠梗阻等症,癌变的机会较少。

幼年性息肉

亦较多见,其形状与腺瘤不易区别,表面可呈细粒状。多为单发或几个分散出现,通常有蒂,儿童多患,常生长于直肠下部。尚无癌变者。

增生性息肉

为粘膜增生所致,多见于中年人,无明显症状。息肉可自行消失或脱落,息肉大小一致,一般如黄豆样大,无癌变。

炎症性息肉

又称假性息肉,为炎症刺激所致。多同时伴有肠道炎症,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痢疾以及血吸虫病。

大肠息肉病

息肉生于全大肠内,以直肠、乙状结肠、回盲部为多发区,多见于青壮年,可有家族遗传因素。

如排便用力牵拉肠粘膜,或者肠蠕动刺激息肉根部粘膜层松弛,可促使息肉脱出肛门外,可将配制好的消痔灵硬化剂注于息肉内,使息肉硬化萎缩自行脱落。

如有蒂者,将消痔灵注于息肉蒂的根部。亦可以用手术线作息肉根部贯穿结扎后,将息肉推入肛内。

或将息肉根部贯穿结扎后,用手术剪刀剪除息肉,但容易引起结扎线松脱而致大出血,还是让息肉自行萎缩脱落比较安全。

(责任编辑:詹远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