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肛肠 > 正文

脱肛的成因与治疗方法有哪些

2025-02-22 09:44:13      家庭医生在线

脱肛又称直肠脱垂,是指直肠黏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而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造成脱肛的原因较多,主要有发育不良、腹压增加、内痔或直肠息肉等肛肠疾病、神经功能障碍、营养不良等。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1.发育不良:小儿骶骨弯曲度未形成、周围肌肉支持力弱,直肠黏膜容易脱垂。

2.腹压增加:长期便秘、慢性腹泻、前列腺肥大、多次分娩等导致腹内压增高,推动直肠向下脱出。

3.肛肠疾病:内痔、直肠息肉等长期刺激直肠黏膜,使其向下脱垂。

4.神经功能障碍:神经系统发育不良或损伤,影响直肠周围肌肉和神经的功能,导致直肠脱垂。

5.营养不良:身体虚弱、营养不良,使骨盆直肠间隙内脂肪减少,对直肠的支持固定作用减弱。

6.其他因素:如年老体弱、久病卧床等也可能增加脱肛的发生风险。

对于脱肛的治疗:

保守治疗方面,幼儿直肠脱垂多可自愈,以纠正便秘、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为主。成人轻度直肠脱垂可采用硬化剂注射治疗,将硬化剂注入脱垂部位的黏膜下层内,使黏膜与肌层产生无菌性炎症,粘连固定。还可以通过中药调理,如补中益气汤等,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同时,要积极治疗可能导致腹压增加的疾病,如便秘、慢性咳嗽等。

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的直肠脱垂。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直肠悬吊固定术、直肠切除术等。具体手术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来选择。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肛门清洁,遵医嘱进行治疗和复查。

总之,脱肛的原因多样,治疗方法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患者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建议进行治疗和护理,以促进康复。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