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炽明 副主任医师
擅长: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创腔镜诊治....[详情]
湿气是一种中医理论概念,湿气重容易引起多种病症,常见的有便溏、齿痕舌、皮肤油腻、口干口苦、容易疲劳等。如果出现了上述湿气重的症状后,可以采用泡脚的方法排出体内湿气,如果能加入这些药材效果能更好。
泡脚即足浴,中医足疗法之一。泡脚时热水可以使脚部的血管扩张,消除疲劳,而人体的各个部位在脚部都能找到相应的反射区,泡脚也就能起到调整脏腑、安定心神的作用。除了促进血液循环,泡脚的过程中如果加入各种中药材还可以起到祛湿、改善手脚冰冷等多种效果。
泡脚加哪些中药逼出湿气效果更好?
1、生姜
生姜味辛,性微温,可驱寒祛风,因此在水中加入几片生姜烧热,再用来泡脚,有助于祛除体内湿气,改善怕冷、手脚冰冷等症状。
2、艾叶
艾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外用还可以祛湿止痒。如今不少人长期呆在空调房内工作,学习,导致普遍寒湿重,使用艾叶泡脚可以散寒祛湿,改善容易疲劳、怕冷等症状。用艾叶泡脚可以取一把艾叶加水烧开,加入温水调至合适温度,还可以加入生姜增强祛湿作用。
3、藿香
夏季湿气重,暑湿进入人体容易引发多种不适,而藿香可以化湿醒脾,辟秽和中,正适合对付暑湿。使用藿香泡脚需注意,长时间加热可使藿香中的挥发油挥发,影响效果,因此一般加热不宜超过10分钟。在浸洗过程同时进行足部按摩,可除暑湿。
选用合适的药材后,如果不能正确泡脚,也可能事倍功半,泡脚要注意什么?
1、水温不宜超过40℃
如果泡脚的水温度太高,容易破坏足部皮肤表面的皮脂膜,使角质层干燥甚至皲裂,而且水温过高,双脚血管容易过度扩张,人体内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对患有糖尿病、静脉曲张、血栓的患者有害无益。尤其是有糖尿病足、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容易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对外界温度感知不敏感,更容易被烫伤。
2、时间不宜太长
每次泡脚的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泡脚时血液会更多的流向下肢,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老年人可能因脑部供血不足,出现头晕。
3、饭后1小时内不宜泡脚
饭后,人体血液会更多六项消化系统,如果此时泡脚,会使得本该流向消化系统的血转而流向下肢,影响消化。
(责任编辑:苏雅婷 )
文章关键词:
煎服中药后,人们普遍会把药渣倒掉。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药剂科的蒋肖男表示:药渣中或多或少还残存一些药性,仍然可以“废物利用”,病人可以将自己……详细>>
中医认为,防治湿疹,要健脾祛湿。下面介绍4种健脾祛湿常用的中药。一:茯苓,味甘淡,性平,人心、脾、肝、肾经,具有健脾和胃、补脑健身、利水……详细>>
肝脏在身体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当患有肝脏疾病时,除了严格按照医生用药外,也可以选择中药来养肝,不妨试试这几款中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