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炽明 副主任医师
擅长: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创腔镜诊治....[详情]
在临床应用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用广泛,可外用,可内服;可注射,可口服;有退热的效果,也可以治疗过敏性疾病。但是,在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发热,就产生了一些问题。有人认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以诱发或加重细菌、病毒和真菌等感染,不应该使用;也有人认为在面对特殊的情况时,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可用的药物中最佳考虑药物,则应该优先使用。下面来探讨一下两者的原因与谁对谁错?
不应该使用糖皮质激素:
在儿科诊疗中,糖皮质激素被作为常规退热药使用,其优点是短时间内退热效果明显。因为大多数患者和患者家属以退热的时间长短来衡量药物是否对症且有效,因此,在众多治疗方案中,常选用地塞米松肌肉注射液或静脉滴注强行退热。糖皮质激素的退热原理是抑制下丘脑对致热原的反应,同时能够抑制白细胞致热原的生成和释放。但是这种退热作用并不持久,并且大多数发热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使用糖皮质激素则促使细菌、病毒的感染进一步扩散,从而病程延长,病情加重。同时,滥用糖皮质激素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虽然儿童也能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但是治疗过程中应该密切观察不良反应,降低药物影响。
应该使用糖皮质激素:
非甾体抗炎药(NSAID)常用于治疗发热,见效快,价钱低,应用广,是临床常用退热药之一。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如果NSAID和糖皮质激素选用来退热,糖皮质激素是优先考虑药物。
针对肾功能不全患者出现的感染发热,由于使用NSAID会出现药物性肾损害,而糖皮质激素药物没有这方面的缺陷。
假如有合并肝功能不全的重症患者,有发热的症状,糖皮质激素药物依然是优先选择。NSAID药物,或多或少都能引起药物性肝损害,无疑是雪上加霜。而糖皮质激素药物不仅没有明显的肝损害作用,而且在严重肝病中,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可能使患者获益。
糖皮质激素药物可在治疗感染性休克中应用,原因是,糖皮质激素能抑制多种炎症介质的释放和稳定溶酶体膜,可缓解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一般能在感染性休克时,在其大剂量的运用。不宜长期使用。
(责任编辑:谭佩茵 )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此种炎症常伴随引起气道反应性增高,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详细>>
现代治疗很少使用单一药物、几乎都是少则2~3种,多则6~7种同时应用。我们都知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同时应用时,会发生药效改变。有些改变……详细>>
鼻息肉主要是由于鼻腔、鼻窦黏膜发炎后,在修复的过程形成了向腔内突出的炎性水肿组织,它是鼻腔慢性炎症反应的结果。有的鼻息肉患者需要手术治疗……详细>>
类风湿是一种侵犯多关节、容易导致关节破坏畸形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仍旧病因不明,但其发病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包括遗传因素、感染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