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口腔科 > 口腔疾病 > 正文

如何预防涎石症

2014-06-02 23:25:35      家庭医生在线

涎石病(sialolithiasis)是由涎腺导管或腺体内形成钙化性团块导致阻塞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及病理变化的一种疾病。90%发生于颌下腺,其次为腮腺,涎石病主要症状是阻塞症状:进食时,尤其吃酸性食物时腺体肿大、胀痛,这是因为涎石使唾液不能通畅排出,而唾液分泌又不断增加所致。食物刺激唾液分泌越多,症状愈重。发生于颌下腺时,可伴有同侧舌或舌尖痛,并放射至同侧耳部及耳内。由予涎腺不可能发生完全阻塞;涎液可以逐渐流出,在分泌减少后,涎腺又逐渐缩小,疼痛消失。如何预防涎石症?

如何预防涎石症

涎石病多发于中年人,一般20~40岁较多,男性多于女性。发生在导管内较腺体内涎石为多。颌下腺涎石较腮腺为常见,腮腺次之,舌下腺极为罕见。颌下腺结石较多的原因是分泌涎液的粘液含量较高,粘稠度大,钙与磷酸盐的浓度也较高,碱性较强,故易于形成涎石。

颌下腺导管较长,其走行方向由下向上有一定坡度,涎液易于滞留。此外,颌下腺导管口较大,且位于口底,较易损伤或被异物侵入。

涎石的外形随其所在位置不同而异,在腺管内多呈长柱形或椭圆形,位于腺体与导管交界处为球形或锥体状,数量可为单个或多个,体积从细砂粒至豌豆大小。腺体或导管内的细小结石,阻塞范围狭小,可不影响涎液的排出,潴留症状轻微或无自觉症状。有时导管小涎石可随涎液的压力自行排出。

较大的涎石所造成的导管部分阻塞,其涎液滞留症状明显,于进食时尤其是有刺激性的食物时,分泌功能增加,排出受阻,出现涎腺肿大、胀痛,停食后分泌减少,症状亦逐渐消失。由于涎腺滞留可发生逆行性感染引起涎腺慢性炎症,出现腺体增大、变硬,有轻压痛,导管口红肿,可见有脓液排出。

慢性涎腺炎可有急性发作发展为蜂窝织炎。如未得到适当治疗,炎症继续进行可使腺泡上皮破坏,代之以纤维组织,分泌功能降低,涎液滞留症状也随之减轻或消失。

预防的关键是多饮水,经常口服磁化水,防止涎石形成。有涎腺导管阻塞症状时,可试服排石汤,进食酸性水果,促使唾液分泌,可望小的涎石自行排出。已明确为导管结石者,应禁忌作涎腺造影。有时应用碎石机粉碎颌下腺腺体及导管后段结石,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责任编辑:付秀权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