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炽明 副主任医师
擅长: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创腔镜诊治....[详情]
“切下来没有发现肿瘤?没搞错吧?”得知术后病理结果的患者刘先生既惊讶又激动。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肝胆胰脾外科为一晚期肝癌患者行“靶向联合免疫+介入治疗”的转化治疗方案,成功由初诊时“不可切除”转化为“可切除”,并且手术后病理显示病灶内无残存的肝癌细胞,患者目前恢复良好!
肝癌,潜伏“杀手”
“真是太感谢了,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43岁的刘先生,平时身体强健,一次摔跤后出现上腹部剧痛,这一检查可不得了:腹部藏着一枚“炸弹”——肝尾状叶巨大肝癌,同时伴随左肝转移,肿瘤体积巨大!
“为啥一发现已经是中晚期?”刘先生久久不能释怀。肝胆胰脾外科主任万云乐主任医师表示,早期肝癌通常只有上腹闷胀、腹痛、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多数人以为只是“消化不良”、“胃炎”等小问题,等后期有明显肝疼、腹水、黄疸等表现时,大部分已经中晚期;另一方面,肝脏具有强大的代偿功能,肝功能检查没问题不等于“万事大吉”,若忽视了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最终也会导致不可控。
随着进一步检查发现,刘先生的肝脏肿瘤不仅体积巨大,肝脏肿瘤内部还正在出血!由于刘先生因长期乙肝病毒感染、肝硬化严重导致肝储备功能受到严重破坏,如果此时施行肝脏肿瘤切除术,手术风险极大,也极其容易出现围手术期肝功能衰竭或无法彻底切除肿瘤的情况,难道真的走进死胡同了吗?
“转化治疗”带来新希望
肝胆胰脾外科副主任李国林副主任医师表示,手术切除是肝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终极方法”,但是,很多患者发现时就是中晚期,手术切除暂时无法实现肿瘤根治的目的,需要先通过靶免药物治疗、介入治疗以及放疗等转化治疗的手段,为后期手术创造机会。
经过肝胆胰脾外科系统全面的评估后,刘先生接受了靶向联合免疫+介入的治疗方案。“没想到,治疗效果意外得好!”两个治疗周期后,肿瘤体积显著缩小,肿瘤指标AFP呈显著下降,乙肝病毒DNA拷贝数接近正常,肝功能也得到改善。
肝胆胰脾外科万云乐、李国林团队为患者成功切除肝脏肿瘤
再次充分评估及准备后,万云乐、李国林团队成功切除肿瘤。经过化验,手术中切下的肝脏肿瘤组织内为广泛坏死,肿瘤病灶内无残存的肝癌细胞,也就是前期的转化治疗使肿瘤获得了病理学的完全缓解。前期的消融治疗功不可没,这才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幕……术后第8天,刘先生顺利康复出院。半年后复查,情况良好,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的征象。
精准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肝脏肿瘤的变化,腹部CT图像的比较
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李国林强调,随着医疗手段发展,药物更新换代,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效果有了明显提高,拯救了许多家庭。因此,应该积极的对进行系统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更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最新发布的《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监测,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这些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
李国林提醒到,肝癌术后需要注意规律服药(对于有乙型肝炎的背景的患者,更应该坚持终身抗病毒治疗),规律复查随诊,清淡饮食、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以乐观的心态面对肿瘤复发的可能,积极配合相应治疗。
(责任编辑:王云彤 通讯员 简文杨,戴希安)
文章关键词:
随着疫情在全国多个省份散发,使得人们再次进入恐慌中,同时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一刻也不能松懈,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性。尤其是上班族乘坐公共交通……详细>>
日前,据相关新闻报道,来自武汉的33岁的樊女士,由于睡眠一直不太好,于是便希望通过音乐助眠的方式缓解。但是,这音乐助眠不是不行,而是她每……详细>>
8月25日发表在《欧洲呼吸杂志》上的最新临床试验数据表明,在患有进展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的儿童和青少年中,以体重为基础的尼达尼布给药方……详细>>
2022年8月19日,“全新呼吸”中国哮喘患者在线登记数据库系统建设项目Ⅱ期(以下称“项目”)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顺利举办。详细>>
近期,广东陆续出现新冠肺炎病例,疫情防控工作正紧张有序地开展。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少走动是行之有效的保护好自己的方法,对推进疫情防控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