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炽明 副主任医师
擅长: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创腔镜诊治....[详情]
三伏天来临,广东省中医院“三伏天灸”如约而至。今年天灸首贴将在7月5日正式开贴,预约挂号现已正式开通。
最近下雨不断,广东人如何祛湿扶正,提高抗病能力?一年最热的三伏天将至,冬病夏治正当时!
三伏养生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初伏、中伏、末伏,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间。
“三伏天天灸”是以中医“春夏养阳,冬病夏治”为理论依据,在每年三伏天进行天灸治疗。庚日属金,与肺相配,加上温经散寒、逐痰平喘、通络止痛的药物在特定穴位上贴敷,从而达到温煦阳气、驱散内伏寒邪湿邪的作用,进而调节人体免疫力,提高临床疗效。
天灸通常选用芥子、甘遂、延胡索、细辛等具有辛散温通的天然中草药(《张氏医通》),对于一些虚寒性疾病有着明显的防治作用。
岭南传统天灸是通过药物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节经脉脏腑功能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广东省中医院“岭南传统天灸疗法”分别于2011年、2012年入选广州市、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东省中医院对天灸疗法的药方和临床效应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研究,主持多个研究,获得了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的肯定,面向全国及东南亚多国推广,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多个奖项,从科学的角度,证实了岭南传统天灸的有效性。
雨湿流行:冬病夏治,培正气,祛湿气
随着夏至的到来,天气逐渐变得又湿又热,岭南地区迎来多雨季节。“湿漉漉”的天气,让人感觉如”泡”在水中一般,不少市民出现湿疹、消化不良、咳痰喘、大便异常等症状。
从中医时间医学角度,2024年是土运太过,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以“雨湿流行”为特点的一年。《素问·气交变大论》记载:“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因而“湿气重”是今年的主角。
广东省中医院专家团队根据今年的气候特点,提出“冬病夏治,培正气、祛湿气”的治疗思路,在三伏天用岭南传统天灸帮助市民防病保健。
适宜病种
根据广东省中医院大规模开展"岭南传统天灸疗法"近40年的临床观察,天灸治疗适合任何体质的人群,尤其是对于体质偏虚、阳虚以及风寒湿型的患者疗效更佳。具体如下:
1、肺系相关病症: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喘(如哮喘、过敏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咽炎、虚人感冒等病症。
2、痛症:颈肩腰腿痛、膝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网球肘、胃痛、痛经等慢性疼痛疾病。
3、其他类:失眠、抑郁、慢性肠炎、消化不良、慢性盆腔炎、夜尿症、遗尿等。广东省中医院于2009年研制出新型的天灸浓缩剂,因药物对皮肤有刺激性,故儿童用药浓度比成人低,且用药时间也缩短,以免灼伤皮肤。
三伏贴灸,治疗时间性强,疗效好,老幼咸宜。做到按时按疗程贴药,坚持2-3年,效果更佳!
注意事项
1、贴药时间:成人30-45分钟,儿童10-20分钟,2岁以下小孩慎贴药。
2、贴药反应:贴药部位皮肤出现轻度红肿、小水泡、轻度热痛感属正常现象,请勿抓挠。如局部皮肤严重红肿、大水泡、皮肤过敏、发热等,请及时到医院就诊处理。
3、饮食控制:贴药当天清淡饮食,不宜食用发物、生冷食品。贴药2小时后可以洗热水澡,不宜游泳。
4、禁忌症:皮肤破损者、孕妇、月经期妇女和体温超过37.5℃者,不能贴药。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通讯员:陈佳佳)
文章关键词:
葛兰素史克(GSK)近日宣布,欣安立适®(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中国的首个保护效力研究取得积极结果。详细>>
58岁的黄先生是老实、朴素的装修工人,平时工作之余最大的消遣便是和工友们喝喝小酒,侃侃大山。从刚出社会的青年到八面玲珑的中年,身边的酒伴……详细>>
近日,黑龙江20岁女大学生张美慧在减肥训练营中猝死引发关注。张美慧于2021年7月15日开始,参加为期21天的封闭式减肥训练。目前社会上……详细>>
中国医师协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1月28日在京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中国医师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广东省医师协会吴一龙会长当选副会长。详细>>
2021年4月11日,主题为“新生泰·心生爱”全球首创双靶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创新一类生物新药泰爱 (通用名:泰它西普)中国……详细>>